盛唐的山水诗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章 2019-07-15 03:14:21 1个回答   ()人看过

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的诗句: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选自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有删节)

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河之异的国情变化对文人的影响,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B.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可以使文人们寻求抚慰和解脱,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

C.汉朝以来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的出现.

D.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B.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

C.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用读书万卷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人师法的对象和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噪与静,鸣与幽在审美感受中统一起来。

C.诗人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在诗中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于是使欣赏者有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D.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勾画远景的笔墨不多,却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

答案:

1.D

2.C

3.C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1.这里说的是山水诗的好处,不是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2.对原文理解错误。原文说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不能由此就说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3.原文从诗中有画的角度说的,与画中有诗无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