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三篇

文章 2019-07-15 05:28:10 1个回答   ()人看过

篇一:《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篇课文需要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的第16课,主要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为了记载准确,李时珍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复习能够回忆课文的相关内容;

(2) 能理解相关词语理解课文。

(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口语能力,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5) 能准确地朗读相关拓展阅读材料,搜集认识几种中药材。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2)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表达对人物的认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能够通过文章学习,学习李时珍的优秀品质。

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2)班的学生。这个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个班学生思维较活跃,有很浓的阅读兴趣,表达愿望比较强烈;

(2) 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指导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体现中心的能力培养;

(3)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自学、小组交流、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情感朗读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设计特色: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围绕 李时珍所说的话进行言语和思维训练。以课文中李时珍的语言为线索,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课堂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写作方法,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 教学资源选择与设计

(1) 本节课是在学生电教室实施的。

(2)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

(3)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

2、大家回忆一下,在李时珍投宿古寺这一夜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看来,李时珍夜宿古寺,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出示幻灯片1)记得师徒俩说的这样一番话吗?谁来读读(幻灯片2)

4、生读

二、 品读课文

(一) 过度:他们到底吃了哪些苦呢?孩子们,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通过第1自然段,体会他们走的路很多,时间很长。

(2)住的地方条件差(第四自然段)

3、指导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灯片)理解住这样的古寺的原因。

4、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专心扑在修订《本草纲目》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齐读)

5、理解李时珍的品质:一心为民

(二) 过度:他还吃了那些苦?

1、指导学生读5-7自然段。

2、提醒抓住师徒俩的说话表情、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3、指导分角色读对话。

4、相机出示幻灯片齐读体会他们为万民得福,甘愿吃苦以苦为乐的品质。

5、理解“长年累月”并进行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在修订的过程中,他穿草鞋,身背药蒌,翻山越岭,直到现在,已在外奔波了15年了。

(三)过度:李时珍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8-13

自然段,相信你们对苦会有更多的认识。

1、汇报,提醒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体会。

2、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端详、扯下、嚼嚼”这些动词,把一个工作严谨的李时珍描写的生动传神。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心中只有天下百姓。

3、同学们,这一切的担心和研究揣摩,全在纸上,(出示幻灯片)读

4、同学们,12小结的省略号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指导体会)

5、(出示最后一段的幻灯片)读,区分“似”指导读,体会工作时间长。

6、学习写作方法。

三、整体感知

1、如果说我们以前感知的苦是生活上的苦,现在,感受到的是修订《本草纲目》的辛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2、(出示幻灯片)再读李时珍的那段话,品味他的不易与精神。

3、正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万民的幸福,万民的健康,所以李时珍认为他吃的苦是值得的。

4、是他的这种精神完成了这本书,此时,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夜宿荒凉古寺 一心为民

冒险品尝草药 心系万民

月下记载药材 万民得福

篇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部空前巨著,是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还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这本书是(生:《本草纲目》)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生:李时珍)。

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

二、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1、看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2、追问:他为了什么事而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察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

3、为了察访药材,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只能夜宿古寺。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我们修

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生齐读)

4、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 难道修订《本草纲目》真的只吃一点点苦吗?我们常用“衣—食—住—行”来概括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从这几方面来看看他们师徒二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5、默读课文1——7自然段,在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下面做上标记。

6、交流:他们的生活苦吗?你从“衣食住行”中的哪一方面感受到了他们的苦?

*体会行之苦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行之苦”?

行的时间长:a总时间长:好几个月了。b每天行走的时间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理解词语意思)

行的路程长。李时珍和庞宪走遍安徽、河南、湖北。

教师补充:还有江苏和江西,上万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

(2)师点拨: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为了察访药材,他们走的都是荆棘丛生的小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他们每天就这样走啊走,一直走到什么时候?(走到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走到什么地方?(走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走到心情怎样?(走到心里焦急起来。)

(3)、齐读第1、2自然段,再次来体会他们的“行之苦”。

*体会住之苦

导入: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知道大家的心都为李时珍师徒俩的住宿问题而悬着,那么,他们今夜到底住在何处呢?(破败的古寺里。)

(1)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古寺的破败?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交流: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师:这古寺的确破败。看来他们住得也很苦。然而,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轻轻推开门”,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李时珍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啊。

(3)读一读,读出古寺的荒凉,李时珍的淡定。

*体会食之苦。

(1)他们吃的怎么样?谁来跟大家交流?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2)啃的意思是(用力咬)为什么需用力咬?(预设:可能是带的干粮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了。)

(3)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饿了就啃些干粮,渴了就喝些泉水。他们的“食”是如此之苦。

*体会衣之苦

师:俗话说,衣食住行是“衣”打头,那么在长期的跋山涉水中,同学们再想想李时珍师徒可能遭遇的衣之苦是什么?

(预设:为寻访药材,背的药材多,笔墨纸砚多,自然无法带很多

衣服,得忍受衣服脏、寒之苦。)

7、总结:李时珍师徒二人忍受着衣不御寒之苦;忍受着啃干粮,喝泉水的食之苦;忍受着破败古寺的住宿之苦;忍受着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走之苦。这些足以能看出他们生活非常艰辛。板书:生活艰辛

8、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还经受什么苦?(心灵之苦。) 预设:常年漂泊在外,师徒俩形影相吊,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荒郊野外,孤独寂寞啃食着心灵。

9、面对这么多的苦,李时珍却笑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从这里的苦和笑中,你体会到了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不怕吃苦。

10、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1、这个句子里有两处对比,你能找到吗?一是“破庙”和“家里”的对比,强调“苦多了”;一是“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的对比,强调吃苦“值得”。

12、就是这种“万民得福”的信念支撑着他,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想——(出示句子)他不怕吃苦,就是为了——板书:万民得福

13、他当时说这话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坚定的)好,你也像李时珍一样用坚定的语气把这句话告诉你旁边的弟子庞宪。

三、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导入: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

1、自由朗读8——12自然段,a你从书中知道了哪些中草药?说说它

的药效。b说说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2、自由交流:

(1)你知道了哪些中草药?这种草药药效怎样?

(2)他亲自品尝草药给我的印象最深。你能读读这一幕吗?

出示重点句子:“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出示图片:鸡肠草、鹅肠草)李时珍用了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交流,相机出示:先仔细端详,还不能辨别,就放在嘴里嚼嚼。板书:亲尝草药

(4)、同学们,你敢品尝草药吗?(生:不敢)。你在担心什么?(生:害怕草药有毒,毒死自己)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5)、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为了更准确地区分它们,他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补充故事。出示: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所幸的是,后来他终于脱离了危险。

(6)你又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严谨认真

(7)、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出示句子: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

篇三:《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 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围绕课文内容说句话吗?

3. 本课是李时珍寻访药材的途中,错过客店夜宿古寺的情景。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生活,你认为是那个字?【相机板书:苦 】

李时珍觉得苦吗?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二、精读感悟,品词析句,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

1.默读课文1—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李时珍生活“苦”的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苦”的句子。

预设:*体会行走之苦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行走之苦?

2) 李时珍仅仅走了好几个月的路吗?几年?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历经27年。时间长

不长?引出长年累月。他长时间在各地行走,忙不忙?累不累?苦不苦?引出奔波。

3) 长年累月地奔波,李时珍觉得苦吗?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体会住宿之苦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1) 这是怎样的一座古寺?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2)这还是怎样的一座古寺?住在这样的古寺里,李时珍觉得苦吗?

出示:我们修订《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体会住宿之苦

出示: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1)他们喝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啃是什么意思?你们啃过什么东西?

2)为什么要用力咬?你从啃字当中体会到什么?

李时珍觉得苦吗?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小结:从上文的学习中,你觉得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机板书:不怕吃苦】

三、 问题引导,阅读理解,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1. 喝完泉水,啃完干粮,奔波劳累了一天的李时珍师徒并没有休息,此时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自读8——12自然段,画一画李时珍记录了些什么?

2. 交流。

出示:

“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指名读)

虽然寥寥几行,字字有来历,字字有学问。为了区分鸡肠草和鹅肠草,李时珍是怎么做的?

出示: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1圈一圈这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2 端详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语当中体会到什么?【相机板书:严谨认真】

3嚼嚼是怎么回事?大家做做这个动作。嚼药草有危险吗?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 其实这并不是李时珍第一次这么做。师讲述李时珍品尝曼陀罗的故事。

5 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四、升华情感,想象说话。

师配乐朗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风已凉,夜已深,李时珍仍在月下——

修订《本草纲目》。他忘记了——,记了——,记了——,心中只有——。(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我们耳边仿佛又想起李时珍那感人的话语: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五、小练笔:

这就是李时珍,一个不怕吃苦,做事严谨认真的李时珍,他才能成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好一本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

结束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熟读课文,准备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