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文章 2019-07-15 07:56:35 1个回答   ()人看过

探索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温度和PH下催化过氧化氢水解的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生物实验总结: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三、实验材料:

新鲜的绿叶(如菠菜的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乙醇和1份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也可代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四、实验用具:

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

高考生物实验总结: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1,2,3,并分别注入1ml的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依次向1号,2号,3号试管中注入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各1ml并摇匀。

3、分别向1号,2号,3号试管中各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震荡摇匀。

4、将三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左右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

5、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斐林试剂,震荡摇匀。

实验现象:

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号试管中的液体未变蓝,2号和3号试管中的液体变蓝,且2号试管蓝色比3号试管深。

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号和3号试管中的液体未变蓝,1号试管中的液体变蓝。

实验结论:

1、在最适宜的温度和最适宜的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2、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明显下降。

高考生物实验总结: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方法。

2、探索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温度和PH下催化过氧化氢水解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三、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

碘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用具:量筒,试管,滴管,试管夹,三脚架,火柴,酒精灯,小烧杯,大烧杯,石棉网,温度计,

五、方法步骤:

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1,2,3,并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液。

2、分别向1,2,3号三支试管中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摇匀,依次放入沸水,37℃左右的热水,冰水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分钟。

3、分别向1,2,3号三支试管中各滴入一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这三只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高考生物实验总结: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一、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

三、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四、实验用具: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夹,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大烧杯,石棉网,温度计

五、方法步骤:

1、取4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1,2,3,4,向试管内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2、将2号试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情况,并与1号试管作比较。

3、向3号试管内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4、2至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在3、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哪支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更猛烈。

六、实验结论:

1、加热能促进H2O2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酶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上一页:自认自视美文
下一页:心结诗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