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猜一猜》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5 09:23:32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目标:

1.借助两个实践活动引起孩子的思维,猜一猜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猜一猜瓶子容纳回形针的数量,让孩子懂得猜测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让孩子在活动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问题――猜测――实验――收集数据――总结”等过程。

3.体验科学数据的魅力,分享实验过程的精彩。

教学准备:

1.回形针、大小不一样的集气瓶、长短不一样的蜡烛、水、火柴、金属托盘(装废火柴梗以及其他实验材料)

2.课件

教学重点:猜想需要一定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孩子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房间里十支蜡烛与风的小故事。还有几支?

二、蜡烛与时间的猜测

1.出示蜡烛、瓶子。点燃蜡烛,如果罩上瓶子,蜡烛可能在我们数到几会灭了?

2.引导孩子猜测。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

3.实验验证。提出实验要求、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并记录数的数字。

5.汇报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思考。

6.小结。蜡烛燃烧的时间与瓶子的大小有关系,与蜡烛的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有孩子说出与火焰的大小也有关系。应该充分肯定!只要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一定的依据,我们都应该赞赏!]

三、回形针与瓶子的猜测

1.出示回形针、瓶子。瓶子装满水,如果往瓶子里放入回形针,我们最多放多少枚水不会流溢出来?

2.引导孩子猜测。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

3.实验验证。提出实验要求、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并记录数的数字。

5.汇报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思考。

6.小结。回形针容纳的多少与瓶子的大小有关系,与瓶子里装的水的满浅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当有孩子说,与投放的动作、甚至与其他因素,只要有合理的思考,我们都应该客观地评判。]

四、科学拓展分享愉悦

生活中的猜测、思考。

教学反思:

一、科学数据魅力无穷

两个实验环节,是从科学教材中整合而来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合理猜测。数据说话,展示科学的严谨和魅力。蜡烛在集气瓶内燃烧10秒、8秒的猜测,不是凭空捏造,是要有依据的。瓶子的大小,蜡烛的长短、火焰的大小等等都成为孩子们猜测数据的有力依据。

二、实验情境分享愉悦

科学知识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为依托获得意义。三年级孩子更注重实验的神奇,注重实验的猜测。刘谦的魔术在科学世界里应该有答案。“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其实我们科学课堂才是真正见证奇迹的时候。在猜测中,在实验中,在交流汇报中,我们孩子的思维在闪烁,孩子的心灵在放飞!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