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练成记之运用材料

文章 2019-07-15 22:43:41 1个回答   ()人看过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有无高的境界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必须收光聚焦。所谓收光聚焦,即材料有较高尚的情趣和审美趣味,能给人美的享受。有的同学在审题时往往不注意题目中暗含的对这一方面的要求,选材不够认真,文章的格调不高。'95高考小作文要求根据一个圆想象作文,有些同学想象的画面机械呆板,毫无生气,毫无美感。有一考生写道:"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去民生大楼。路过十字路口,看到交通警察站的那个岗楼是圆的。进了民生大楼,迎面碰见一女售货员,她的脸也是圆的。她的背后,摆的一排排脸盆,都是圆的。另一边商品背后是一幅大广告画,画着一个运动员在溜旱冰,他的背弓成了半个圆,脚下也仿佛滑出了半个圆,这时候来了一个小经理,他的头也是圆圆的,眼睛也是圆圆的。"且不说他写了这么多的"圆"违背了命题的要求,就是所写的内容,也没有一点美感,流露出的感情也格调不高。有一位同学在《童年趣事》这篇习作中选了这样几则材料:①恶作剧和新分配来的女班主任作对;②想办法吓唬胆小的女同学;③根据同学们生理或行为上的缺陷给同学取绰号。也许这些事情在作者童年时确实感到有趣,但是作为一个中学生至今仍然视之为有趣,表现出的趣是很不高的。尽管作文命题一般并不明确提出审美趣味方面的要求,但是在选材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审美指向,选用格调高的材料表现主题和中心。

文章的境界问题看上去似乎是个单纯的思想问题,其实对整个文章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要求作文要有高境界,并不是要同学们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而要收光聚焦,点材成金,言发于哀,情出于腑。要不,伪而不诚,浮而不实,正是低境界的表现。

古人云:"言为心声",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材料的提炼、概括主要来源于考生的思想。考生要在应试中将材料聚成一个"闪光点",将应试文章之龙能够点上炯炯之睛,就必须通过教材的学习,锤炼思想,陶冶情操;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扩大视野,拓宽领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事物,把握本质。

总之,考生社会经验丰富了,思想水平提高了,就可将文章的散兵游勇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使之成为具有战斗力的精兵强将。"博学才能多才,远见才能卓识",考生只有将学、见、才、识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出人头地"的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