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发展结局散文

文章 2019-07-16 01:17:48 1个回答   ()人看过

包公不畏权势,坚持正义,铡了忘恩负义的陈世美,真是大快人心!但是过去也有人认为秦香莲还不彻底,还是依靠清官,不是自己解放自己。如果按照这个观点,河北梆子《状元打更》更是不可容忍的调和主义与妥协投降。但是今天看来,《状元打更》中处理矛盾的办法也是合乎情理的。

沈文素金榜题名,马上就想能招赘驸马,并且写了“寿文”去向皇后邀宠,结发妻子千里寻来,他竟不认,更是可恨。但他还没有象陈世美那样要杀妻灭子。他的驸马爷没有做成,官也没有做大,十三年没有再娶,遇到难处,也还眷念发妻,所以这个人也还有救。金玉婵当初曾咬牙切齿地说,有朝一日要千刀万剐剥他的皮,但她心里始终还没忘了他。后来她挂了帅。派沈文素押解军粮,难为了他,打了他,羞了他,又责骂了他,沈文素老老实实认了错,金玉婵就原谅了他,两个人又破镜重圆。观众中有人轻轻叹着气说:“咳,他对你那样,你又和他好了!”这似乎是对金玉婵的责备,实际上更多的是对她的爱怜和赞许。金玉婵是那样大度和重感情,真不知比沈文素要高尚多少倍!这个戏取得这样的效果不也是很好吗?所以不一定非要金玉婵把他处死不可。

沈文素和陈世美不同,金玉婵和秦香莲的处境、地位也不同。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生活中如此,戏剧中也应该如此。肯定一种处理,就否定另一种处理,那是形而上学。

生活是复杂多样的,开端相同,但发展和结局却可能不同。而这不同的发展和结局也常常蕴含不同的哲理,可以给人不同的启示。象《救救她》《欢迎你》《我肯嫁给他》所写的对失足青年热心帮助,给这些青年指明出路,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也不是只有这一种处理办法。河南有个古装戏《泪洒相思地》,写一个少女由于轻信,委身于人,结果造成悲剧,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的主题也能发人深省。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