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不解风情的书生

文章 2019-07-16 05:37:53 1个回答   ()人看过

戊wù

戍shù

己jǐ

巳sì

读过《聊斋志异》的朋友,应该不会忘记“狐联”一卷。那两个热情奔放的美女,机灵可爱。特别是她们出的一副对联,真教人惊叹不已。

章丘名士焦生,一天在园子里读书。夜深人静时,忽然来了两位美女:一个约十七八岁,另一个十四五。她们围着书桌,向焦生表露爱意。焦生知道她们是狐狸精变的,说什么也不答应。

年长的那位见他如此固执,就说:“这样吧,我出个上联,你对得出,我们立刻就走,以后不再来烦你。”她接着说:“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焦生想了半天,急得满头大汗。

这时候,年纪较小的那位笑着说:“名士也不过如此嘛!看我来帮你: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说完,两人相视一笑,飘然而去。

那么,我们来仔细品味一下这副对联。上联“戊戍”两字,形体相同,只差腹中一点;下联“己巳”,笔画相似,但古时候“巳”字尾笔不上挑,与“己”就这点儿不同。这副对联用的是拆字格,“戊戍”对“己巳”,也都是干支名,能工整到这种地步,真让人拍案叫绝。

这副对联,是蒲松龄先生借狐精之口,讽刺当时名土的迂腐,不解风情。上联“欠一点”,欠什么?欠春意呀。如此良辰美景,恰逢美女多情,他却不敢“双挑”,多迂腐啊。

“戊”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一种狭长有肩的斧子。其本义,也就是斧子。

“戍”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用“人”、“戈”两部分,表示守卫的意思。其本义,为防守边疆。

“己”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来回交错穿插的丝绳,如今编织篱笆、竹帘等,仍用这种办法。其本义,是起编结、系联、约束作用的绳索。

“巳”与已、以同源,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中,像个未成形的胎儿。其本义,也就是胎儿。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