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一味,一水,一山》

文章 2019-07-16 07:21:32 1个回答   ()人看过

有人说,在中国极其夺目的历史中有一段“贬官文化”:白帝城,岳阳楼,醉翁亭……山山水水之间一群原本无声无名的建筑在一群失意文人的笔下眺望人生,不经意间扬出墨香,站成了诗文,经历史的月一照,不知不觉酿成了文化。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生离死别,不是爱恨情仇,而是颤动于每个地地道道经典文人心灵的兴亡之叹、怀古之思。

也有人说,怀着叹着几千年,唱了咏了几千年,于是胸襟大了,山水小了,于是时间大了,空间小了。

我也学着古人去访有山有水的地方,站在先人曾经到过的地方,去听和几千年前一样的鸟鸣泉吟。风儿伴着暖暖的阳光穿过枝枝权权清脆地落在地上,斑驳着又一个千年。醉翁亭的琅琊山为证,岳阳楼的洞庭湖为证,赤壁矶的黄冈石为证,灵隐寺的飞来峰为证,一段段寂寞的历史在这里重新找到归宿,开出绚丽的花。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山山水水,荡涤出千年泼泼洒洒的悠悠墨香。只是现在,却怎么也雇不到李白的轻舟、杜甫的毛驴了。

有人说,古人的闲情,古人的倜傥,让人歆羡。他们活得大气,活得洒脱,活得自由自在快快乐乐无拘无束。其实,只是我们给心灵安上了一块密不透风的磨砂玻璃,加上了-串不解的密码,于是一切仿佛蒙上了雾。草长莺飞、斗转星移只是似曾相识:—抺夕阳、一只惊鸿也不过如雾里看花那么烟雨蒙蒙。现代人感叹城里密度太大,可紧挨的建筑,遍地的汽车怎么也抵不过心的密度。

所以有更多的人去看山,去看海。山有山的胸怀,山有山的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水有水的性情,水有水的灿烂自由,清静芬芳。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去看的人不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多少文人墨客,贬了官,流了浪,告了老,还了乡,却永远无法走出这山山水水,他们从中读出生命的真谛,发出大起大落的叹息。好一个山山水水孕育的文化,而我们昵?

水是亲水,它亲在山;山是空山,它空在心;心是真心,它真在人。那么人呢?

给一段疲惫的往事一个结束的理由,像山那样稳持坦然;给孤苦的心灵一把开启的钥匙,像水那样自然芬芳 o

去看看山,去看看水,去体味山,去体味水,它们各自有着各自的味道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