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艺术的散文范文

文章 2019-07-16 13:11:40 1个回答   ()人看过

说相声的,唱二人转的,顺应市场,适应观众,表现突出。相声的起始,是“撂地”的,“天桥的把势,光说不练”,指的就是当时在北京天桥卖艺的人。相声演员,最初的舞台,无限的大,几乎凡是热闹的地方,繁华的地方,人多的地方,都是他们表演的所在。没有文字脚本,随机应变,是有否功夫,能否混生活的最好证明。嫩了不行,吃不开,也难吃这碗饭。其实,二人转演员,与相声演员,何曾相似。田间、地头,场院,炕头,都是他们表演的最好舞台。观众,少有高雅之士,几乎全都是普通的庄稼人。他们的台本,就是庄稼人的生活,可以做到见什么,唱什么,知道什么,演什么,观众喜欢什么,得意什么,他们就来什么。植根乡土,拥有无数的观众。观众对二人转,已经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如痴如醉的程度。最近些年,赵本山等人,把二人转“忽悠”起来了,不光是在东北,即便是在江南,甚至在海外,许多人都知道东北有二人转。

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都得与生活与人生,紧密相连,离开了人,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土地,那么,哪怕再高雅,喜欢的人,也不会很多。前些年,妇联、工会,创办自己的刊物,开始,宣传的是自己,发行只能摊派,个人掏腰包订阅的,一份都没有。后来,实在顶不住了,是钱赔得太多,支撑不下去了,只好走市场道路。这回行了,顺应市场,适合读者,不光外表,内文谈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乐呀,休闲啊,情啊,爱呀,三角啊,文字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涉及到人生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繁杂,文字却干净。这样以来,刊物的出路有了,编辑也不用担心下岗没饭吃了。

一般地讲,吃饭是第一位的,皇上乞丐,都离不了饭碗,至于盛饭的家伙,乃至碗里的东西,固然有别。是山珍海味,还是残汤剩羹,那是地位的不同,物质条件的差别决定的。皇上未必能够有乞丐长寿,就并不完全取决于吃了。但不管怎么说,人不吃饭,是不行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俗语,土点,却是实话,也是真理。

古往今来,国人吃饭,历来都是天大的问题。前几天,我国一位农业科学家说到这样的情形,虽然明明知道,化肥、农药超标,这样的粮食作物,对人体有害,却不敢说。不光是她,即便是换了我,也不敢。问题要全面地看,国家大,人口多,都要吃饭,产量上不去,吃饭成问题,影响小不了。如今,环保、生态,舆论开始厉害起来,她敢说破了,以为时机适宜。我以为,国人,一般老百姓,可以粗茶淡饭,但只要是没有污染,是好粮食,吃着安全,也放心,可以了。至于少数人,享受高级,别人也不会眼气。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来,只有彻底解决农作物质量与安全问题,才能保证人民的饮食卫生,确保国人身体健康。

衣服,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御寒,一个是体面。御寒,是主要的,第一位的。至于体面,是文明程度在穿着上的体现。我小的时候,无冬历夏,就一身衣服,冬天是棉袄棉裤,到了夏至,到了民谚“夏至少带棉”的时候了,我还只能穿那棉袄棉裤,脱不下去,脱了,没的穿了。早饭后,母亲让我上炕,把棉袄棉裤脱了,我只好围着棉被坐在炕里。就这样,等到中午一过,母亲把除去棉絮的袄裤洗净晾干了,坐在我的身边,粗针大线,把夹裤袄缝缀起来。太阳偏西,母亲把衣服做得了,随手扔给我,“穿上,穿上,下地,挺大个小子,光着腚眼子待在炕上,不嫌寒碜呐”!那时我虽然才五岁,可我知道,母亲是在逗我,那里边,有她的含辛茹苦,更有她对我的殷殷母爱。在我的记忆里,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除了捡哥哥旧衣服之外,就是穿三哥发的工作服,三哥在化工厂当工人,他发的工作服,一般都是厚水龙布的,冬天套棉袄可御寒,其他季节可防风防晒,很好的,我很自适。直到临近毕业,我要到集体户去了,母亲才给我买了件化学纤维布上衣,一条学生蓝裤子,脚上是一双灯心绒三紧“懒汉鞋”,就是这一身穿戴,我到学校走了一趟,几个面色姣好的女同学,全都看傻了眼,开始是认不出我,认出来后,都说我怎么就那么年轻呢?她们毕竟没把那“帅气”的意思表达出来,那时也毕竟不时尚。我心想,我怎么能不年轻呢,才十八九岁嘛。

苦处熬过来的,知道珍惜幸福,也容易满足。今天,我虽然衣服不多,但自己觉得已经不少了,每个季节,都有几套,长的短的,薄的厚的,中士的夹克休闲,西式的西服套装,脚上更是自在甚或舒适,棉鞋分薄厚,夹鞋分粗细,牌子亮的,穿在体面的场合,憨厚的,出现在工作的场所。去年,袜子竟然治了我的脚气,我把这一节,写在文章里,很多人都不信,不信有不信的道理,谁能想到,纳米技术用在制袜上,竟然有那般神奇?

如今,脚下的路是宽阔的,但马路牙子上边却不够平坦,我的脚上去,总要想到如今的有些人,干活糊弄,管理人员的责任更大,要求、监督,以及质量的把关、验收,是不是有不少疏漏呢?其实,不光是马路牙子上边有质量问题,问题更大的是新建的楼房,几乎就是个毛坯,土建工程仅完成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留给了住房的人,花钱却不少,质量问题,令人疑虑。质量不说,价格却渐长,几天一个价,呈“牛”势。商品住宅日益增多,“衙门”也拉起了建“土围子”的架势,在广阔的田野上摆开了战场,大片的庄稼没了,田野里却长出了星罗棋布的高楼,老远望去,开始我还一激灵,小日本也没再打进来呀,怎么青纱帐里怎么突然冒出了那么多的炮楼子?“土地爷”羞怯地告诉我:那是“衙门”的新楼哇!我听了,倒是不再激灵,汗毛却根根竖了起来。

还说走路。人们都希望走平坦的路。可是,平坦的路虽有,但通向平坦的,往往是曲折和坎坷。也就是说,经历了坎坷与曲折,步入平坦才有可能。如果不是这样,即便走的是平坦的路,也不会觉得好,更不会感觉人间的真实滋味。

我以为,人间的真实滋味,是体尝了艰辛与苦难,经受了风霜雪雨的考验之后。做人的心得,尽在其中。这样,路究竟好不好走,怎样走才好,几乎都通晓了。至于经验也好,教训也罢,都是其中应有之意。

吃好,穿好,住好,走好,不失为人生的快事。但要懂得这些变化的根源与来历,不见得能有预见,预见前边会有什么,会遇到什么,会得到与失去什么,但不管怎样,承受能力,肯定是有的,练达也是可能的,因为毕竟对艰辛与苦难,毕竟对风霜雪雨有了体尝。

植根在老百姓生活中的艺术,不管是相声还是二人转,出路全在于老百姓是否得意。连吃饭都可以放弃的艺术,才是老百姓真正得意的。以为和老百姓相通,而多数人并不认可,虽然也是艺术,却不是真正的艺术。

艺术,应该来自生活,最好是来自普通人的生活。懂得普通人的生活,了解他们对衣食住行是怎样的态度及实际情形,才是艺术的根本来源。时尚,仅是时髦,流行一时,未必恒久。但由真实形成的艺术,却可以流传下去,甚或可以做到恒久。人生,其实就是艺术的过程,时尚的艺术,如同瞬间的天气变化,又好像水过地皮湿,虽然什么都留不下,却毕竟曾经有过。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