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扩雄州城散文

文章 2019-07-16 18:11:20 1个回答   ()人看过

雄州是北宋北部与辽国相接的边境城市,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罢战讲和。知州李允则为了防范辽军入侵,仍不放松戒备,计划扩筑北城,可城外北门人口众多,有很多民居,让老百姓搬迁的话,阻力很大,加之宋辽双方在盟约中规定“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违反和约可能因此会惹出麻烦。辽强宋弱,公开筑城,辽军有可能寻衅滋事,引发军事冲突。怎样才能既扩筑了北城,让百姓主动搬迁,又不会引起辽国的过分反应呢?李允则为此苦苦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

雄州北门外原来有一座供奉“泰山真君”的道观,平日善信众多,香火旺盛。这天李允则让人用白银铸造了一个大香炉,放在道观里,也不派一兵一卒去守卫。几天之后,这个银香炉被人偷走,李允则派人四处张榜,悬赏捉拿盗贼,过了一段时间还没有抓到盗贼,就对外宣称道观里近期屡次遭遇劫匪,损失严重,为了加强治安,得修筑一道墙把东岳行馆围起来,

于是下令军民捐资出力修筑防盗墙,短短的几天时间,在辽国人的眼皮底下雄州北城筑成,而且没有引起辽人的疑心,雄州城于是成为与辽国对峙抗衡的防御堡垒。对此,当时就有人评价说:“计策用得着,敌人就归休;计策用不着,自己羞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