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之心感恩励志故事

文章 2019-07-16 18:45:10 1个回答   ()人看过

出生之时,父母亲人的慈爱,照护喂养孩子长大茁壮。进入学校,拜师长的耐心教导,让我们懂得生活技能。生病时,拜朋友家人的温暖照顾,让我们在脆弱的光景下,得以续航前行。遭逢患难时,所幸总有仁慈之人,愿意对我们伸出援手,慷慨无私的照料我们。生命的存续,乃是拜无数人默默为之的仁慈所赐。

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所经验的,都是由关怀、同理、温暖、慷慨、耐心、服务、谦逊所编织交构而成的生活。这些仁慈的特质深藏在日常事务的底层,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以致于我们难以发现。

要相信,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仁慈且愿意行出仁慈的。许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仁慈的。因为我们以为仁慈是高贵的德行情操,是难以被屡践的品德。但其实,给口渴的人水喝;给挨饿的人饱食;当我们看见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手拉他一把,不求回报,只是觉得就该如此,那便是仁慈的展现。仁慈不用万贯家财才能施行,每一颗心,只要愿意,不错过任何一个帮助人的机会,生活中处处可以行出仁慈。

全球冷漠化

在这全球冷漠化的世界,事物与情感的价值被以金钱价格计算,寻常生活人情味逐渐减少,人情倒反成为商品营销的诉求手段。人们渴望人情与关系的接触,但却弔诡的只能在最冷漠无情的资本市场的商品中求取。

德蕾莎修女曾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贫穷是最严重最难医治的,那就是心里的贫穷,遭遗弃和拒绝的人。人活着不单靠食物,救助贫困之人,除了给予物质的满足,还必须给予爱与关怀。那就是仁慈的能力,透过仁慈,我们得以将爱无私的分赠给世界上需要的人,医治那些心里贫乏,需要被安慰的人。

仁慈与生俱来

仁慈就是他自己的目的和动机,仁慈不带任何其他目的或动机。仁慈的唯一目的就是心存仁慈,行出仁慈,好让自己更为仁慈。仁慈是我们身上最柔软,最亲切的特质,是我们的本性。

要相信,仁慈是与生俱来,我们无须费力,便可以行出仁慈。它经济实惠。是最佳的处世良方。省去花费在猜忌、忧虑、愤恨、钩心斗角等不必要的精力。

仁慈的人心里没有自己,眼里所看见的都是世人的需要。但奇妙的是,透过仁慈的施予和接受,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仁慈的人安然入睡,比较长寿,健康乐观,受人欢迎,容光焕发,心境清澈,生产力高,事业有成。因为仁慈的人充满信心与力量,拥有更好的人生装备面对人生的无穷变化。

仁慈的果子

生命之所以有价值,乃是因为我们乐于与人分享仁慈的果子,也就是Piero Ferrucci所说的诚实、温暖、宽恕、接触、归属、信心、专心、同理、谦逊、耐心、慷慨、尊重、弹性、记忆、忠诚、感恩、服务与喜乐。若无人与人之间,那种慷慨大度,不求回报的仁慈与爱,即便拥有万贯家财,也难以为继。

背负憎恨,心怀诡诈,凡事冷漠,固执僵化,不愿信任,骄傲自大,轻视他人,钻营苟且,不知感恩,小心翼翼,不愿原谅的人,不可能真心仁慈。

真正的仁慈必须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以温暖的心化解冷漠,与人接触,建立关系和归属感。受人帮助者之所以感受到帮助,不是因为那些物质的东西,而是因为施予者以接触所建立的温暖互动。

诚实,虽然有时令人尴尬,却让事情变得容易。诚实是人脑的自然设定,人们天生就被设定为真心诚意。诚实让我们放轻松,承认问题的存在,不欺骗,坦然的接受。

懂得宽恕,放下那些过去的仇恨和痛苦,消解黑暗的影响力。宽恕世界的不公义,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阻碍爱的流泻。懂得宽恕的人,拥有同理心和信心的人,愿意同理别人,与哀哭的人同哀苦。也比较愿意信任曾经犯错的人。

愿意信任的人必定懂得顺服,接受临到生命的一切顺逆,懂得放手,了解自己无法掌控一切,因此也更能同理他人犯错的不得已,慷慨的给人改过的机会。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愿意宽恕原谅的人是有福的,因为这样的人不任由心里的黑暗滋生,心存仁慈,懂得感恩,以良善待人。尊重那些看似卑贱,犯过错误的人。缺乏尊重的仁慈是盲目的,肤浅而无法洞察人的真正价值。

唯有不受过去左右,我们才能够更轻省;懂得谦逊,知道自己的长短处,不骄傲自满,不自以为特别;愿意慷慨待人,一无保留的为需要帮助的人付出;在小事上忠心,无论对主、对人、对事都有所坚持,忠诚能够凝聚生命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个直得信赖依靠的人。这样的人肯定更懂得感恩,尊重,因为他们懂得慷慨、无私、谦逊,懂得看“无”自己,不在乎自己的需要,乐于服务人们所厌弃远离的。心中充满爱与耐心,拥有满溢的喜乐良善,盼望随时能够和人分享仁慈的生命力量。感恩励志www.51Flash.com

仁慈随时随处可行

举目四望,四处都是可以施展仁慈的机会。托尔斯泰曾经写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穷鞋匠在梦中听见耶稣对他说:“我今天会去找你。”鞋匠起床后就去工作,那天他遇到一个饥饿的年轻女人,给了他饭吃。一个老人冷的发抖,他请老人进屋取暖。还照顾一对落难母子。穷鞋匠不加思索便做了。一天过去,鞋匠想起昨晚梦中的耶稣,心想这梦没有实现,因为他没碰见耶稣。然而这时,鞋匠耳边响起耶稣的声音:“孩子,难道你没认出我?我就是那个女人,也是那个老人,小孩和母亲。我一整天都在你身边。你不但见到了我,还帮助了我。”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