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的故事

文章 2019-07-16 22:48:46 1个回答   ()人看过

篇1:为什么烂广告记得特别牢?

尽管广告偏好与其推介的产品品牌偏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但却不是惟一的相关。广告偏好只是人们看广告时产生的评价和情感反应,因喜欢广告而对产品产生好感的情形普遍存在。但是,产品品牌偏好的形成除广告偏好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诸如购买经历、他人的口头推荐、群体影响、产品自身特点、销售方式等。

有时一些广告发布后业内人士批评其平庸的创意,受众反映其乏味甚至反感,指责牵强的情节;拙劣的表现;广告故事让人很抑郁;蹩脚的名人登场等。总之,是不好看的广告。但奇妙的是,也许当广告主还在为广告反响不佳懊恼时却惊喜地发现,广告产品的销量却在上升。挨骂的广告居然也能卖产品?广告主无心之下栽了一根“刺”,却意外开出了花。这里有个社会心理,就是睡眠效应了。

挨骂的广告居然也能卖产品?这就要归功于睡眠效应了。

诸如:“那个明星的表演真做作”(情感反应)和“说这东西能让人马上长高纯属骗人”(认知感应),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假如观众讨厌广告,只是否定其中的一些与情感反应相连的因素,而认知反应并不是反对意见,那么,睡眠效应的发生就有道理。

直接地说,消费者看广告时可能仅仅在评价广告的好看与否,而在对产品购买决策时进行的却是利弊的权衡。能引起厌烦的广告至少说明被注意到了,遭到异口同声指责的广告有很高的品牌回忆度,有利于进入人们购买决策时的选择域。当产品带来的实际利益高于广告引起的情感好恶时,睡眠效应可能发生了。

心理解读:睡眠效应

指在信源可信性下的传播效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现象。也就是说,传播结束一段时间后,高可信性信源带来的正效果在下降,而低可信性信源带来的负效果却朝向正效果转化。有人也称此现象为信息振幅效果定理。

篇2:不可不知的三个趣味心理

一、人类面对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常言道,“箩里选瓜,越拣越差。”美国心理中心网近日报道,美国《决策与判断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做出的决策就越好。而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对电脑程序提供的250道题进行回答,并计算其累积得分。一部分人提前知道题目的数量和选项,一部分人不知道任何信息。结果发现,那些知道信息越多的人,得分越低。这说明,选择时,信息太多反而可能影响人们的决定。

二、乘电梯时,为什么人总往上看?

有一天,乘电梯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仰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每次乘电梯的时候都会仰着头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竟然和我一样,也都仰着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难道显示的楼层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在背后起作用呢?

实际上,乘电梯往上看的行为与我们的“私人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闯入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私人空间比男性的大,具有攻击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间更大。在拥挤的电车中我们会感觉不自在,就是因为有人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电梯这个狭窄的空间。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

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三、路见不幸,为什么不愿出手相助

在地铁中或马路上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去帮他们一把。可是,真正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难道是因为城市里的人比较害羞吗?确实有这个因素,但其所占比例相当微小。

有另外一个心理原因,使我们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会想:“即使我们不去帮助他,也应该有人会出手相助。 ”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别人的想法。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林格曼效应”。

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曾经做过一个让众人拉网的实验。结果,每当拉网的人数增加,每个人出的力就会减小一点。原本,我们认为人数的增加会发挥相乘效应,即每个人出的力会增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当人数越多时,人就越会感觉“我只不过是其中一分子”,于是拉网的时候就不那么卖力了。

有别人在场时,人总会想:“即使我不求救,也会有别人求救的。”在现实社会中,有困难的人得不到救助,很多情况下都是这种心理效应起作用的结果。

篇3:爱讽刺的人更聪明?

讽刺曾经被奥斯卡·王尔德称为‘聪明的最高形式‘。 另一方面,讽刺也被普遍地称为’才智的最低形式。 有些人羞于讽刺,认为这是刻薄而不友好的。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朋友间的讽刺并不会想人们以为的那样造成羞辱。 实际上,讽刺甚至可以加强真诚的人际关系,只要互动的双方都诚实地对待对方。 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讽刺与聪明之间的关系呢? 讽刺与创造性又有没有关系呢?

需要记住的一点是讽刺并不总是以简单,粗鲁的形式出现的。 比如,有人问你全家度假是否令人兴奋,你可以略带讽刺地说‘是啊,当然。‘ 讽刺还可以达到很多其他有益的效果 – 比如在气氛紧张时放松情绪,或说出别人不好启齿的实情。 路易 CK喜剧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说明讽刺如何将人们聚集到一起。 他以我们大家都熟悉并置身其中的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开展讨论。 讽刺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种健康的发泄压力的方法,引起人们的幽默感,而这样要比我们总是被迫假装真诚要健康得多,是不是?

即便如此,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者说,讽刺可以让我们离内心的创造性和理解力更近一步。

努力思考

讽刺需要更多的思考。 你回应别人说的某句话时, 做出一个非讽刺性的回应通常是容易的。 大脑不需要高难度思考就可以得到简单直接的回应方法。 但是一个讽刺性的回应就需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出更多层次的思考。这一点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仍然是大脑练习的机会。 你考虑别人预期的反应以及你自己的实际感受,迅速将两者结合,产生一种既幽默又隐秘的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别人经常不能马上明白我们的讽刺意味。 他们必须更深层地思考一下主题,才能明白你的真实意图。

认清机遇

讽刺能延伸思考。 在研究者与创造性联系起来的一系列特征中,讽刺是相关性中最令人着迷的。 哈佛和哥伦比亚的研究者发现那些给出并收到讽刺性评论的人在创造性测试中的表现要比常人好3倍。 即使只是简单地接触讽刺也能带来令人惊讶的好处 – 75%接触讽刺性内容的人都能为一个棘手的创造性问题想出答案,而那些接触真实直接内容的人只有25%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看起来讽刺能为我们打开‘非传统‘的理念,通往更大的可能性。 而这是我们通常都不能意识到的精神状态。

抽象思维

讽刺能够促进概念模型。 如果你想知道讽刺到底有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研究结果是肯定的。将讽刺与聪明真正联系起来的是讽刺打开了通向抽象思维的大门,而这一点一直就是通往更高智能之路。 无论如何,只有抽象思维才是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最大特征。

哈佛研究者指出,讽刺甚至可以为工作场所带来益处,而工作中的抽象思维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是,他们也提出了一个警告: 要确认你的同事理解你的讽刺。 研究发现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讽刺幽默的,对有的人来说这甚至能导致神经紧张。 所以对你的哥们儿发挥讽刺吧,他们能够欣赏这个,还是把诚恳实在留给老板吧!

篇4:好玩心理学:从微信看出你的心理倾向

为什么喜欢玩微信“刷”屏

人人渴望被关注,都认为自己的存在很重要。因此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晒”,自己这里一“晒”,圈里的朋友会立即收到,并且给予关注,这就无形地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再说,“刷”与“晒”也有联系的,“刷”屏是为了看看别人在干什么,“晒”些什么新内容。看到别人“晒”那么多东西,更促进了自己“晒”的欲望,当自己“晒”了以后,百爪挠心似地急于知道别人是否已经关注,因此又赶忙“刷”屏。

心理学层面分析

有句话叫: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玩微信。从心理层面划分,玩微信朋友圈的分为四种类型的人:炫耀型、拓展型、解压型、窥探型。你属于哪种类型呢?

炫耀型:渴望得到肯定

“终于拿到了EXO演唱会的门票啦!”“鲍鱼一点也不好吃”……有些童鞋的生活轨迹几乎都能在微信上找到。其实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找“存在的自己”,渴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微信是一种简单而快捷的记录方式,可以从他人的认可中获得自我的满足感。当然,每天发十几甚至几十条信息的人,或有较为严重的自恋倾向。

拓展型:渴望精神食粮

有些童鞋们经常发布新鲜热辣的点评,分享别人独到的观点,朋友圈里点赞的越多就觉得越充实。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动力,人们都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在一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不断地获取信息能有更多发言权,不至于out,从而可以拓展自己的交际圈。这是一种人际交往、精神的需要。

解压型:寻找自我

相比寻找精神食粮的,有些童鞋喜欢在朋友圈里宣泄自己的不满,分享愉悦的事情,充分袒露了真实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有些人或许没有更多的途径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而微信恰好弥补这种不足。发布积极的信息,宣泄对生活的不满,都是人们一种很好的调适压力方式,因为写出来本身就是减压。

窥视型:甘当看客

一些童鞋玩朋友圈就低调多了。虽然经常刷朋友圈,但是几乎很少发自己的。其实人们都有社交的需要,当大家都玩微信微博时,从众的心理让人们也赶潮流,避免落后。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奇心,窥探他人隐私是人的天性,而查看微博、微信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当然,由于人们晒的事件、图片大部分是好的,“看客”或许会有羡慕嫉妒甚至恨的心理,导致不必要的烦恼。

篇5:趣味心理:窗帘颜色不佳会致抑郁?

窗帘是软装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装饰,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要用到。它既能保护家居的隐私,又能起到装饰作用。从风水学上讲,窗户是眼睛,那窗帘就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窗帘颜色选择有讲究

很多朋友在选择窗帘上有这样一个误区:觉得颜色好看就行。其实在窗帘的选择上,除了讲究与房间风格的搭配以外,还有一定的风水讲究。

首先,窗帘忌大红色。很多人看来红色是喜庆、吉利的象征。从风水学上来讲,大红色是火相颜色,火性难于稳定,一方面,会导致家里破财,另一方面,导致家人脾气暴躁,甚至引起神经衰弱,家庭难于和睦安定。

其次,粉色窗帘勿乱用。粉色的窗帘确实能给家里带来和睦温馨粉嫩的感觉。粉色在风水学上来讲是桃花的颜色。对于未婚的女性卧室来说,安装粉红色的窗帘能增加恋爱桃花运;但对于已婚的家庭来说,粉红色是导致男人出轨的“真凶”,卧室长期处于桃花色的笼罩下,难免会招来小三。

最后,窗帘颜色宜淡。在窗帘颜色的选择上应与家人的命理喜好相符。命理喜火的朋友可选择红色、紫色等火相颜色;命理喜水的朋友可选择蓝色等火相颜色;命理喜金的颜色可选择金色等火相颜色;命理喜木的朋友可选择绿色青色等木相颜色;命理喜图的朋友和选择黄色等土相颜色。但是,不管选择什么颜色的窗帘,都应以淡为宜。窗帘颜色太深,不利于阳光的照射,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常住的卧室都应常年保持光线充足。窗帘颜色太深,容易产生压抑的感觉,常年如此,房中之人会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窗帘图案要忌讳

鬼脸、骷髅等图案新潮另类的窗帘更加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从风水学上来说,这些图案的窗帘风水都是极其不好的,风水学上最大的忌讳就是诡异。将这些诡异图案的窗帘放置于卧室,容易招惹小人小鬼,甚至会造成人心理扭曲,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这样的窗帘会使小孩心理走向极端甚至变态等病态。

窗帘厚薄作用不同

窗帘除了有美化房间的功能,同时还有挡煞的作用。薄款的窗帘可用作遮光美观用;我们都知道,尖锐的东西煞气相当重。如果房间正前方对着柱子,铁路轨道,或者正对楼房拐角形成的尖角或者烟囱立交桥等尖锐之处,则可用厚款的窗帘进行挡煞。

窗帘要勤洗换

除了大门,窗帘是屋内与屋外的阻隔物品,外界流通的空气容易将窗帘弄脏,空气中除了有灰尘还有煞气,窗帘越脏,说明窗帘上附着的煞气越重。所以说窗帘要勤洗换,否则不但会影响屋内空气卫生,通过阳光的照射,窗帘上的煞气直接扑向屋内。屋内的人则有患上支气管炎的可能。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