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故事撬动舞剧大市场

文章 2019-07-16 23:45:21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中,上海歌舞团的《一起跳舞吧》获得了作品和表演两个金奖。在获奖前的不到一年时间里,这部作品已经在全国各地完成了逾20场演出,并还在陆续接到演出商的邀请。这在舞蹈尚属于小众文化的今天,实属不易。

秘诀何在?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从一开始,《一起跳舞吧》就是面向市场而打造的。在当下很多舞蹈作品一味追求严肃沉重时,上海歌舞团独辟蹊径,以都市白领为市场的目标定位,用“白领舞剧”的新鲜尝试,撬动了舞蹈的大市场。

初衷:舞蹈的观众在哪里

说到创排《一起跳舞吧》的初衷,陈飞华直言不讳:是出于院团转企后面临的市场压力。在当下的舞台演出中,舞蹈相比于音乐会和话剧,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用陈飞华的话来说:“一台舞蹈演出,信息发布出去之后,主动来买票的观众很少。”

舞蹈的观众在哪里?这成了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而答案显而易见:“放眼整个文化市场,青年白领成为当之无愧的消费主力。”陈飞华介绍说,与此同时,上海民间学跳舞的人数多达上百万,其中青年白领占了很大的比例。“白领舞剧”概念由此呼之欲出,用白领的故事吸引白领观众,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创作可以是多种多样,但第一步,是让观众走进剧场。”

这个点子,点活了市场!从题材到舞种乃至演职人员数量,《一起跳舞吧》的一切都围绕“市场”二字,力图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主人公浦生是我们很容易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一类人:都市白领,年届三十,事业和家庭都陷入瓶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舞蹈培训班,拓展社交圈的同时,对生活的感受也发生了改变。作品没有选择此前演员们擅长的古典舞或者芭蕾舞,而是采用了白领更为熟悉的探戈、恰恰、牛仔舞等国标舞,甚至加入了一度热播的综艺节目“舞林大会”的元素。而在演出规模上,《一起跳舞吧》的所有演员加在一起只有29人,是当下很多舞剧的一半都不到,显然更利于面向市场的巡演。2013年1月,《一起跳舞吧》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举行首演,连演8场,打破了中国舞剧的首演纪录。

成功:真正挺进演出市场

“白领舞剧的概念,我以前还没有听说过。很新鲜,很好!”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欧建平说,国内许多舞团自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依然处在相当被动的等待与尴尬之中,以至于如果没有参赛或评奖的目标和动力,便失去了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更无法真正地挺进演出市场。在此背景下,《一起跳舞吧》所代表的,显然是一种培育市场、拓展市场的有益尝试。

曾有专家担心舞蹈面向市场,意味着减损艺术性,《一起跳舞吧》的成功,正是市场与艺术可以得兼的证明。作品编导、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告诉记者,这部作品的市场亲和力来源于其当代题材,但在具体创排过程中,并没有因为商业追求而降低艺术水准,因为舞蹈必须有精彩舞段,来解观众的艺术饥渴。就拿朱洁静扮演的“舞老师”的一段回忆段落为例,佟睿睿为其设计了一个国内至今没有出现过的高把位托举动作,“这是一个隐喻,隐喻"舞老师"曾经的辉煌。示范时很多人都说太难了,但我知道朱洁静能做到。”

“清新、接地气,是一部难得的直面现实、反映真实社会生活的作品”,这是专家们对《一起跳舞吧》的评价。“难得”二字,反映出的正是现实题材作品在创作上的难度。“离生活太近,很容易变成琐碎的罗列,而缺少对于现象的提炼和浓缩。反映时代,需要对时代的感悟。”欧建平这样说。这也正是当下很多舞蹈作品偏爱历史、传说等宏大题材的重要原因。由此看来,“白领舞剧”路还很长。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