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新思考论文

文章 2019-07-17 03:11:36 1个回答   ()人看过

培养创新能力对个人的成功和国家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基础知识仍然是必须掌握的,但是知识浩如烟海,学不胜学;知识快速更新,一些知识很快变得陈旧了。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想象,鼓励创新。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使其成为创造型人才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灵性的"艺术家"。中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正如:瓦特曾整日看茶壶"嘶嘶"冒热气,爱迪生把鸡蛋揣在怀里想孵出小鸡……学生的好奇心尤其表现在他们好问好动的态度上。

例如:《小猴子下山》这篇文章学完后,学生就提出问题:假如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怎样呢?《穷人》里西蒙的两个孩子怎样才能有一个新家?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国,我会……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发言。我知道此时学生智慧的火花已经点燃了。从问题的解答里,他们互相增进了知识,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适时提出学生产生疑问的问题,有利于养成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训练求异,善于创新。

在教学《滥竽充数》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对南郭先生的认识。一开始意见比较一致:"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不学无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的";"南郭先生弄虚作假,最后丢了饭碗是应该的"……讨论到这里结束本来也可以了,但我总觉着没有教出新意,学生们也没有感到新东西,他们掌握的都是些不说也明白的事。于是我就多问了一句:"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再从另外的角度考虑一下?"这时有位同学举手说:"南郭先生的做法是对齐宣王的一种讽刺,齐宣王不但昏庸奢侈,而且愚蠢。"又有一位同学说:"南郭先生可能是由于生活所迫,没有别的办法,假装会吹竽只不过为了混口饭吃。"如此以来,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了。

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倡学生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个实验多个方案,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才能让学生在标新立异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为解决难点"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采用了"演示--体验--看图"这一思路来展开教学。通过用手势,即在学生懂得了青蛙目光狭小的印象,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纸卷成纸筒看天,筒壁挡住了视线,所以看到的天很小。

这不仅准确、巧妙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训练了学生们的求异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打破定势,敢于创新。

在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你只要稍加留神,就会发现种种思维定势不仅多得不可胜数,而且被普遍认可、习以为常,形成了许多"传统思维"、"公共思维"和"标准答案"。比如,有些教师讲《猴子捞月》,就一定会分析出猴子自作聪明、愚蠢可笑,到头来是"水中捞月"、"竹篮打水一场空"。有些教师教学生写作文,只要写青松,必须联想到先烈;只要写石子,必须联想到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只要写太阳、写春雨,必须联想到党的培育,党的政策,党的温暖;只要写长城,必须联想到解放军。甚至脑筋急转弯也有思维定势。如"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几只?"标准答案是"树上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剩下的九只鸟听到枪声后,全吓跑了。"

有位教师在教学生用"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几只"这道智力题口头编故事时,就不局限于上述一种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进行多种脑筋急转弯。有的说:"树上还有两只鸟,因为有两只鸟是聋子,听不见枪声,没飞走。"有的说:"树上还有一只鸟,因为这只鸟是死鸟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死,很悲伤,不肯离去。"有的说:"树上还有九只鸟,因为打枪的人用的是无声鸟枪,打死了一只,其它九只没听见。"还有的说:"树上有十一只鸟,因为同伴死了,其它九只鸟不肯离去,而死鸟的父母也赶来参加自己孩子的追悼会。"这四种新奇有趣的答案反映出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也反映出教师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改革尝试。

可有的教师教《猴子捞月》一文时,问:"同学们,你们说这群小猴子怎么样?"多数同学回答:这群小猴子真笨,其实月亮不在水里,它们到水里捞月亮,捞不到。偏偏有一个小孩说:"这群小猴子很好。"老师一听这句话,因不符合他的标准答案,就打断他的话:"好,好什么!"再不让这个学生说话了。下课后,听课的教师就问那个小学生:"你怎么说那群小猴子好呀?"这位小学生很不好意思地说:"月亮掉到水里太可惜了,小猴子的心肠很好。"这位小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小猴子是在维护美好的生活,它的动机是好的,为什么一定说它们笨呢?一次次思维定势的束缚,使学生们变得呆板了,机械了,又怎么能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呢?

四、课外延伸,自主创新。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一个突出的弊端,是把儿童禁闭在课堂里,割断了语文教学同社会的联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克服这一弊端,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提高语言能力,同时激发创新思维。例如,教完《小山羊》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来当小作家和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上几个片段,怎么样?这样就把课文延伸到外面来了。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自有创造、想象,也相应地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可谓一举多得,独具匠心。

此外,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只有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创新水平,更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