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成就故事推荐

文章 2019-07-17 05:54:22 1个回答   ()人看过

毕业生求职成就故事篇1:

身边有很多年轻人,稍有不顺心或者听他人一些鼓动,就可能头脑冲动,拂袖而去,即使领导挽留,也是主意已定绝不反悔的态势。

换个角度看,年轻人有精力有想法,想干自己喜欢的事,爱尝试,这也正是年轻人的优点。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该如何盘点自己,如何发展:

一、你的专业是什么,或者说你的特长是什么,你擅长做什么工作(做到知己)

这里的专业不是你的大学专业,而是你参加工作后的自己喜欢干,容易上手,能够干得投入又出成绩的专业。认清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自己的喜好。人都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干什么就有动力,会为了达成目标,不怕付出辛苦。当然你不能说我爱好打游戏、上网聊天、和朋友聚会喝酒,这些不能算作爱好,充其量也只是嗜好而已,工作之余的小娱乐可以,天天沉迷自然就荒废了。

二、你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做什么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职位对专业要求是什么(做到知彼)

分析你所在地区或者目标就业地区,你专业对口的单位,筛选你中意的企业中他们对任职者的能力要求,他们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是什么?

一般的任职要求大体包括几个方面:

1、学历及专业要求

2、对口岗位工作经验要求

3、对口岗位任职年限要求(一般管理岗位都会要求对应岗位工作年限)

4、行业从业经验要求

5、综合能力要求

多搜集几家企业目标岗位的任职要求,详细对比自己在各方面的差距,找到自己的欠缺之处,自然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可以成为以后学习积累的目标了。

三、指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步缩小与目标岗位的差距

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目标明确了,下一步自然就是如何缩小差距了。有的人说,找到差距谁都会,关键看你能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坚持执行下去了。的确知道如何做很容易,能不能坚持做到,一步步逼近目标才是真努力的样子。

可能你又说了,我工作经验不足,离我喜欢的工作或者目标职位差的太远了,人家也不可能要我啊!今天感概差的太远了,如果没有行动,三年后依然还是差的太远了,如果今天开始行动,明天也坚持行动,哪怕一点点再进步,三年后也许你就实现了目标。

今天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应聘高大上的职位很渺茫,但也无需因为无法面对向朋友和家人解释,而忙乱就业,首先真正的朋友和家长一定会支持积极学习努力向上的你,不管你现在如何,只要你保持着向上的正能量的精神,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能力,没有人会看不起,当然自己更不能看不起自己,信心还是需要自我树立。

眼下情况,一步进步高大上的公司有困难,可以选择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做起,一边工作一边总结积累,只要与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对口,哪怕小公司,正好可以多练手多实践。大公司按部就班,小公司灵活多变,各有利弊,看你如何把握,只要自己目标明确,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实践的好场所,切不可因为环境而迷失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那才是真正的荒废。

四、在打杂中锻炼自己

前段时间听小晖晖老师的授课,很有感触。老师说我们不是打杂吗,别人都说我们是打杂的,那么我们就当打杂专家。在打杂中磨练自己,总结提炼不断进步,在杂货中产生精品。

你的情商好吗?你可以和不同的业务部门很好的合作吗?你能很快熟悉公司各个业务部门的流程,发现他们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吗?可以从为业务部门打杂服务开始切入进去,混个好人缘,慢慢熟悉他们的业务,慢慢渗透自己的想法,有一天你会展露出自己的专业特长,让他们发现你的价值,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发光了。

静下心来盘点一下自己,对照一下自己与牛人的市场价值差距,找准目标,坚持前行。身在职场,每个人都在奔跑,那么多牛人还在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放纵自己!

毕业生求职成就故事篇2:

【引子】

一个网友,在开封上大学,现在大三,由于暑假快到了,想找份实习工作,一来呢,为了给自己积累公司的工作经验,为毕业以后找工作做点准备,二来呢,也想去了好好做,说不定,老板看中,实习以后直接就留下来,回头回学校,补个毕业设计,补一些考试什么的,嗯,差不多就这么多吧。

他主要想问问楼主有什么意见?

1、选郑州还是选开封?

2、去郑州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

【现状】

我想了一下,发现这确实还真是一个有点普遍的问题。

IT的学子找工作,一般都还是趋向于IT行业,但是,IT毕竟是新兴产业,除了一些大中型城市,一般的地市级、县级中小型城市,还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IT企业,说白了,这些城市没有IT人才求职的环境,你技术再好,没公司啊,怎么找得到工作?

特别是现在大学扩招,很多中小型城市都有大学,这些二三线的同学们出来,也想进入IT业,他们怎么走进大城市的职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仔细想了一下,感觉还是有必要给他一点建议。

去大城市走进IT行业,不是不可以,但是,有很多细节需要特别关注。请他和各位朋友参考一下。

首先说,作为学习IT业的同学,沿着自己的专业方向,走进IT业,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没什么可怕的,走就是了。

但是,要想清楚,这一走,还回来不?我见过大多数人,走了就没有回头,以后就在那个城市生活,扎根了,家人怎么看?有什么想法?要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

大城市要客观看待

IT产业发达,公司多,机会多,这是小城市没有办法比的。

但是,大城市生存成本高,人与人竞争多,工作压力大,特别是以后长期生活,找女朋友,结婚,买房,生娃,都需要很多的金钱,由于我们在那边没有家庭的支持,势必会给自己带来比当地人更大的压力。这个要有思想准备。

举个例子,一个本来就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家庭,哪怕普通工人,收入不高,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房子,即使拆迁,也有补偿房,住不愁的。这每个月比租房子的人,省几百到1000。

还有,人家生活基本固定,自己做饭自己吃,这比刚去没有开火的朋友,又要省很多,毕竟大多数时候,在饭馆里面吃,肯定比家里吃贵几倍,即使公司包午饭,但是晚饭和早饭吃下来,一个月6、700左右的饭钱恐怕少不了。注意啊,我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大家一定要养成吃早饭的习惯,不吃早饭,对身体危害极大,等年纪大了,有了病,多少钱都补不回来的。

还有就是,我们大学生,离开家庭才几年,还没有完全的独立生活能力,突然过去,要租房,要自己洗衣服,要准备自己的生活用品,起码被子床单要有吧,这些事情,可能以前是妈妈包办,嗯,现在要自己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嗯,还有,现在的大学生,谈个女朋友的恐怕已经不稀奇了,很多时候还不止一个,呵呵。那么,你女朋友愿不愿意和你以后一起去大城市生活?要不要征求一下她的意见?大家自己去评估哈。

嗯,种种这些,看起来不利因素多一点哈,呵呵,是不是有点打击大家积极性?

其实也不是这么难,个人认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到社会,这些生活基本常识还是要必须训练一下的,以后你们出去,是别人的老公和老爸哦,不要哪天你儿子问你被子怎么叠的时候,你跟他讲你也不会,那很丢脸的,呵呵。

既然必须要训练,那我的看法是晚训练不如早训练,还不如逼逼自己呢,毕竟现在是实习工作,实在弄不好,丢了,回来继续学习,明年还有机会嘛。

这辈子走的地方还算有几个,这方面有点经验值,还是share一下吧。

到西安之前,就已经联系好了这边的公司,并且做了远程电话面试,对方明确说明要我这个人,薪水也谈好了,彻底没有问题了,我才买的机票。

在来之前,先google西安电子地图,西安我来过,但是高新区我确实没有到过,不熟悉,得先看看,我一般喜欢先看地图,把公司在哪个疙瘩弄清楚,呵呵。

然后,我查询公司的街道名,在口碑网上搜附近的房源,总得准备好住的地方啊,我不可能住着旅馆去上班,那我是给老板打工,还是给旅馆打工哦?

找到了,谈好了,对方也比较爽快,我二话没说,给她打了100块钱定金过去,这个钱不多,即使对方反悔我损失也不大,关键是,得让人把谈好的房子留着,我去了,落地就有住的地方。

然后,就开路。

到地方我买的第一个家用电器是饮水机。为啥?新地方都有水土不服,这是肯定的,每个人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体内的微量元素由于饮食习惯会达成一个平衡,突然到新地方,喝不同的自来水,哪怕烧开了,都会有点打破平衡,嗯,为了度过这个难关,我先买了饮水机,喝纯净水,这总不会水土不服嘛。

买饮水机很容易,交200大洋,30张水票,送一台饮水机。

去爱家,买全套床上用品,没办法,房东就给一单人床,啥都没有,连被子、褥子、床罩自己带着呢,被套,坏了,我被套哪去了?又去趟爱家,最后算下来,差不多300多大洋搞定。洗漱用品是自带的,就省了,呵呵。

出来到旧家具的地方,买了个电脑桌,两把椅子,都是二手,共计90大洋,我还是喜欢坐在电脑桌前做事,嗯,以后朋友来,总还是要有个坐的地方嘛。

然后,我先休息一下,到处转转,买张西安地图,起码各个风景点,主要的市场热点什么的摸一下,嗯,赛格电脑城,做IT的不逛电脑城,叫做没有职业道德,呵呵。

看地图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公交车路线,到哪需要做什么车,在哪转车,我都记下来,用得着的,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把自己住的地方的名字,很仔细用手机记下来,带在身上。这是为啥?回头迷路了不知道坐车,起码知道问别人,自己要到哪儿。

然后我马上又去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嗯,国美打折,760多,这个很重要,家务活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洗衣服,我还真烦这个,干脆,花点钱搞定算了。

由于我带着笔记本,嗯,和房东商量了一下,在他那里分根网线,这样,三天时间,就又可以上网了,网费分流,每个月40,条件是不准用BT。网线是自己买的,我买了40米,嗯,现在还搁家扔着呢。

我还带了一个无线路由器,设置了一下,嗯,躺床上看电影了。电视机一开始就没考虑,本来就没有看的习惯,呵呵,实在要看,咱不还有电脑嘛。

然后呢,我开始考察附近的小馆子,每家都去吃一次,哪家味道好,哪家价格便宜,不能只有一两家,得为自己多选几家,咱换着吃。

上一页12下一页

剩下的,反正当时新公司还没有开业,我有几天假,嗯,逛逛大雁塔、小雁塔,历史博物馆,走走小寨、钟楼,我研究道家的,又专门跑到八仙庵去转转,出来看看离卧龙寺不远,也顺便逛逛。

卧龙寺里面看到四个字:“念佛是谁”,嗯,很有感觉。

嗯,大雁塔广场的小木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很有感觉。

我在做什么?调剂好自己的心态,关注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准备做好融入新工作、新生活的思想准备。别忘了,我未来的同事们,都是在这些环境下长大的,我得和他们有共同语言。

然后,嗯,没什么了,顺利融入新工作,转正,提升研发主任,一直做,慢慢走到现在,三年多了,也算正式在西安立足了,呵呵,还成了西安的女婿。

其实并不难的,但是,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细节需要关注,希望能帮到大家哈。

嗯,还有一点细节,我在决定选择西安的时候,首先在网上考察了西安的大米、面、菜油、青菜等日常食物,还有房屋的主流售价(那会还没涨价呢),租价,还有大型超市、连锁商店的分布情况,才决定的,因为这都是以后用得着的,我不喜欢在生活成本太高的城市生活,那太累了。

毕业生求职成就故事篇3:

介绍下本人的基本情况,本人男生,本硕博都是在石油大学(北京)就读,而且一直是石油工程和油气田开发专业,成绩也算是中上等,拿过奖,发过文章和专利。这条件还算不错吧,放几年前那工作还不是随便挑,但去年差点就落得没找到工作,得预备去做后的地步,这去年一年把我整得够呛。不得不提到现在石油就业的大形势,低油价和反腐,造成的就业形式有多严峻就不详细说了。我就业的去年,用华东石油大学老师的话说叫“难”,今年的就业形式叫“惨”,你自己去悟吧。

经过这一年的折腾,就有了那么点感悟,所以现在拿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自认为对即将找工作的师弟师妹们可能有所帮助。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下去,如果没有,就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1.就业or读博

但凡能找到合适工作,就别读博。现在的形势是变化太快,拖着就意味被动,有人想借着读博的时间错过这段艰难期,当然仁者见仁。但我认为,如果不是真心喜欢科研,准备为科研奉献终身的话,尽快入职是靠谱的。说几个例子,(1)一些人工作后发现工作不顺利,回来读博准备换个好工作,结果就更尴尬了,之前辞掉的单位不要你了,更好的单位也还进不去,最后落得不如之前的结果。例如08年本科生进长庆油田是随便进的,回来读研到12年毕业的时候长庆开始可劲挑研究生了,而且基本上都下一线,很难研究院。(2)两到三年前,博士后是随便进站的,而且基本上就能留下的。但现在博士后进站时需要竞争的,而且不能保证全部留下的,咱们学校的博士是大部分是读四年的,四年后又是什么样谁也不好说?而且现在形势是四年你也不一定能顺利毕业。(3)政策也是一年一变的,听说现在中石油要市场化工作,今年不实行,明年就差不多,仅仅一年的差别就意味着你和别人的饭碗可能是不同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一年都这样,四年呢,而且我认为这种变化不会向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只会越来越难。

2.如何找工作

我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都是经历了一场面试当场就签了,所以也没啥感觉。后来上帝告诉我,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在博士找工作的时候我受尽了折磨,到毕业前1个月才定下来,终于让我体会到什么叫找工作,所以才有一些特别想说的话给师弟师妹们。这也侧面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工作形势越来越不好,二是学历越高,找工作难度越大。

2.1确定大方向,优选单位

回想我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也是先结合自己的条件,确定了大概的方向。考虑到家是农村的,已婚,有小孩,在北京生活压力大,但是优选考虑京外单位。有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有条件的话,一定要事先考察一下你想去的单位,因为听说很好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我本科签的大庆,后来读研是续约。后来在研二的时候,我就去了趟大庆,也算是看了下环境。结果就是我适应不了那种冷,那是真冷啊,回来过果断选择不去大庆了。我舍友兼哥们和我一样的情况,后来去了大庆,工作一年后坚持不了也回来读博了。后来研究生觉得大港油田不错,就去大港油田钻采院实习了一年,结果这一年又灭了我对大港的想法。后来在读博期间,我去过延长,江苏,吉林,新疆,胜利油田,都对各油田环境和条件有进一步的了解。说这些的目的不是让你都去一遍,是想让你对象的单位有个直观的了解,你喜欢他可能一百个理由,但是一个你受不了的理由你就不想去了。当然去过这么多油田的后果是你发现都差不多是那个样,但总归比什么都不知道,去了再后悔强,在了解之后做的选择比盲目选择要好的多。

回到正题,经过筛选和考察,我当时优选的单位是华东石油大学(环境好,希望小),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生活条件很好),中海油天津,江苏油田做后(离家近),西安石油大学。然后就奔着这些目标开始努力了,结果我发现:

2.2“我想多了”

你以为我去了这几个单位中的一个,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一节用了这个题目,就是告诉你什么是现实,现实是你想去的单位他不要你啊。我选择这几个单位都是考虑到我的实力和他们要求的条件的。除了华东石油大学没有把握,其他几个单位我还是有信心的。但生活告诉我什么叫残酷。说说理由吧,华东要国外经历,面试都没给,导师帮忙打电话都没有给面试。西南去面试了,试讲加专业面试,人家说我们需求很大,只要符合条件都要,最后人家就要了个国外学历的(知道土鳖的苦了吧,TNND),听说后来又进人了,具体情况就不知道了。海油天津面试的岗位压根就没有博士名额,所以面试的很好,聊的很好也没有用。江苏油田,不得不说,这个我是最有把握的,我这211博士去做后(做后比直接进油田待遇好要很多)还不随便进,我年前联系,打了好多电话,还托人打了招呼,结果人家说我们经费压缩,不是紧缺方向,没法招你。啊啊啊啊啊,我当时真是崩溃了,江苏油田都不要我,那时候都四月份了,马上就面临离校了都。

所以你也看到了,你优选的单位不一定要你。后来我也意识到,现在不是你挑工作,而是工作挑你的时候,前期的我想的太多,万一人家要我,我去不去呢,做的太少,结果就是想多了,没啥用。所以我的建议是,想还是一定要想,事前想一点,关键是做,有合适的单位就去面试,等八九不离十再去想“去不去”的问题。不要一开始就想太多,结果人家本来就不要你,你还在琢磨“要我咋办”这种闹心的问题。如果“不想”你就没有努力的目标,但如果“不做”,说啥都没用。目标还是要有,就像人家说的,“万一去成了呢!”

PS:这里“要做”的是合适的单位,不是什么单位你都去面试,你肯定不去的单位就不要占用资源了,说什么增加面试经验,这种事还是少做,掉人品的。多攒点人品,找工作会用到的,我后面会说道。

2.3坚持

用了一个这么励志的词。有句话说的好,“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在15年四月份的时候,我的工作没有着落,孩子已经一岁了,毕业论文还在关键的收尾阶段,这个时候能怎么办,只有扛下去。在这里,坚持在找工作里面也是很重要的。

(1) 坚持把你能做的全做了

在我寻找优选目标的过程中,我是这么告诉我的,我把我能做的都做了,即使最后人家不要我,我也无悔了,那是缘分未到。找同学,找师兄,找师兄的同学询问各种信息,找导师,各种准备,各种简历,这些都是小事情,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你能想到的,对你找工作有帮助的,你都应该做。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先想一想,这件事我是做了会后悔,还是不做会后悔。后来我发现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做”会后悔,什么都不做,虽然不会出错,但是这种“无为”是最容易留下遗憾的。这里提一点,找导师或者领导这种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是人情社会,导师或领导的一个电话,一句话,说不定这事就成了。但关键还在你这,现在公开招聘,同等条件下,打招呼有点用,但是如果你过不了门坎,面试太差,谁也帮不上忙。

(2) 坚持打“酱油”

为什么这么说,我的经历告诉我,打“酱油”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找工作后期,在京单位我也只有投简历,也收到一些面试。一个是中石化工程院,招聘压裂技术岗,我搞的专业和项目和压裂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我也投,万一中了呢,再说这单位也挺好的。后来我也没搞明白,简历筛选让我过了,参加完统一考试,又让我去面试。我明知道人家肯定不会要我,因为专业根本不对口,我和另外一个哥们敬职敬业的打了三天酱油(考英语,所面和院面),那个岗位要1个,我最后排名第5。不能说毫无收获,至少还有面试经验吗!另外一个收获就是,面试后领导问愿不愿意去他们那做后,解决妻子孩子户口,这也可以!!这当然愿意啊,一开始也没想到还有结果啊。在京好多单位受到名额限制,会在招聘的候选里面选择一些做博后,然后留下来,这就是机会啊。所以,如果一开始不去打这个“酱油”,是不会得到这样的机会的。

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酱油”了,中石油勘探院这种单位,对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单位,所以一开始我也没有想,而且我同学在大院读博,我知道他们留人的形式有多严峻。三月份网上收简历,当时具体怎么想的真不知道了,我明知道打酱油的机会都不会给的,可能是实在办法了,反正投简历我也没什么损失,就花一点点时间啊。果然,大院面试机会都没有。但是,你努力过,你也不知道在哪个地方会开花结果,我非常感谢当时这个不知所谓的行为,在四月底的时候,我意外收到了廊坊分院的面试,说是意外,是因为我根本不记得投过这个单位,后来确认之后,才知道我投勘探院的时候把分院的地点都选了,这样简历就跑到了分院,这样才有面试的机会。我四月29号收到通知,30号到了廊坊,住在我同学(分院员工)的家里,了解情况,准备面试。了解之后发现差不多又是一个酱油,他们自己院里面的学生竞争也很激烈,开发组十几个人面试,他们自己人占了80%,而且基本上都有关系。后来也是运气,经过面试和考英语,排名第3,而他们招4个。作为唯一一个外单位的,能够进前三真是挺幸运的,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很重要的工具-英语。

2.4英语

不得不说,现在是一个看“英语”或者外语的时代,甭管用不用的上。差不多的单位都需要考英语,评职称也需要考英语,这已经成为一个门槛,本科四级,研究生六级,这是最基本的。外企,国企中好单位,都需要过英语关。所以英语很重要。我也曾经接到沙特阿美(牛外企啊,待遇不是一般的好)的面试,面试之前和主管的中国领导聊的不错,后来也准备好久的面试口语,但是最后还是英语的原因没有去成,中国学生的缺点,口语英语好的不多,尤其是我们这种石油工程的,哪有时间去学英语,但是这确实能成为你找工作的关键点。我能找到工作也要感谢我的英语,虽然比较烂,在分院面试中,我面试分数排第5(生面孔啊,没关系啊,第五已经不错了,可是只要四个啊),多亏我那半吊子英语啊,帮我拉了点分,算上英语总分排第3,这就是人品啊,英语分数就是一道选择题的区别啊,这时候不靠人品靠什么啊。所以找工作之前要攒人品啊,同志们,如果我当时英语多错一题,我现在可能延期或者读后,哪有这机会在这听着歌写下这个感言,没有一个好结果,我那些经历算个屁啊。

3.总结和感谢

本来想写几条的,结果根本停不下来啊。真是一直想跟我亲师弟师妹分享的,可惜没机会就离开学校了,看到校友分享的工作经历,我就把我想说的也总结一下,以上基于我的经历和见识,肯定是片面的,你觉得有用就好,没有就一笑而过,本人内心比较脆弱,很怕被喷,请手下 留情。总结几条吧:

(1) 前期信息搜集挺重要,功课做的足才能有的放矢。

(2) 做比想重要,你想去的单位不一定要你,但你要去做,去尝试,说不定成了呢。

(3) 先做后想。想太多没用,尽自己所能把自己能做的全做了,不留遗憾。

(4) 一定要打“酱油”,坚持打“酱油”,因为你也不知道哪个“酱油”会开花。

(5) 学好英语,如果觉得很难,可以把英语学过关,然后参考第6条。

(6) 攒人品啊,同志们。人品=实力加运气。你努力,你终究会得到。

最后的最后,感谢的人有很多,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导师,很给力,在我学业和找工作的过程中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但凡我想去的单位,他都会尽可能帮我想办法。另外一个是我妻子,我宝贝儿子的母亲,在研究生的时候就陪读,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跟我结婚,给我生娃,这种莫大的牺牲已经超脱了我所能回报的范畴。当我把我找到工作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她的时候,她不是欣喜,而是激动的哭了,我这一年经历太多,而她承受太多,她的付出我都铭记在心,以后只给她幸福。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