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有何故事典故

文章 2019-07-17 06:35:28 1个回答   ()人看过

僧格林沁是晚清名将,为蒙古部落科尔沁族人,姓博尔济吉特,属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僧格林沁公元1811年,即嘉庆十六年出生,生于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日格苏木百兴图嘎查普通台吉家庭。

虽然僧格林沁按照《蒙古世系》记载,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二十六代孙。但实际上,他们这一系血脉,早在他父亲时候就已经没落到底端了。僧格林沁小的时候过的极为贫困,他们家甚至比一般的牧民都不如。至少一般的牧民还有属于自己的牛羊,他们家只能靠给别人放牧来维持生计。僧格林沁在幼年,就经常跟随自己的父亲帮富人放牧。

幸运的是,僧格林沁的父亲绝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要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只能给别人牧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所以在僧格林沁是十二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父亲送到昌图老城文昌宫读书。

道光五年,也就是1825年,十四岁的僧格林沁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后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

晚清的八旗子弟兵,简直就是攀附在请朝廷的寄生虫。除了不断吸收营养,根本不事生产,也没有什么战斗能力。晚清的八旗军队,早就不是当初随着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君主征战四方的铁血部队,长期以来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安于享乐,成了社会的寄生虫。

清朝的优惠政策是,凡是八旗的子弟,生来就算不事生产,也可以领取一定的俸米。早些年北京那些没事儿提个鸟笼遛鸟,大多是八旗子弟。长期以来养尊处优的生活,消灭了他们骨子里的血性,毁去了他们的战斗力。所以后来镇压农民起义,抗击西方列强,大多数都是汉族兵士为主力。

也许是小的时候,僧格林沁过了贫苦的日子,知道要想生活的好,就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去拼搏,去寻找生的希望。所以他并不像一般八旗子弟般安于享乐,他是八旗子弟中难得的杰出人才。在后来抗击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对战北方的捻军,也出过大力气。

《清史稿》记载其人:“僧格林沁忠勇朴诚,出於天性,名震寰宇,朝廷倚为长城。治军公廉无私,部曲诚服,劳而不怨。其殄寇也,惟以杀敌致果,无畏难趋避之心。剿捻凡五年,扫穴擒渠,馀孽遂为流寇,困兽之斗,势更棘焉。继事者变通战略,以持重蒇功,则僧格林沁所未暇计及者也。然燕、齐、皖、豫之间,讴思久而不沫,於以见功德入人之深。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旗常增色矣。”

僧格林沁在制兵严谨,严令部下不得扰民。据说有一次,他正吃着饭呢!一个部下前来报告说,部队里出现了骚扰民众的情况。他当即就放下筷子,翻身跃马,便朝扰民所在地而去。

他在严令部队的同时,更是以身作则,有一次他带领部队行军打仗,到了后来粮草断绝,只剩许多胡萝卜。部队里的兵士,吃着胡萝卜多有怨言,军心一时不稳。

这个时候,僧格林沁大喇喇的坐在自己的大帐前。拿出几根胡萝卜,就开始生嚼,完全不理会过往军士的目光。吃完了,他还做出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兵士们见将帅和自己吃一样的东西,而且没有丝毫怨言,当下也不敢在心生怨意,老老实实的啃了许久的胡萝卜。浮动的军心,就被僧格林沁安定了下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