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学习故事:户外建构

文章 2019-07-17 07:20:09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发生了什么

今天是孩子们第一次到户外进行建构游戏,游戏前我组织孩子进行了一次讨论:“今天我们都是小小建筑师,要到外面搭建筑咯,你准备搭什么?”有的孩子说搭医院,有的说搭城堡,有的说搭游乐园······

来到场地,我先向幼儿介绍了户外建构的材料:长短不一的深色木条,有半圆形、三角形深色木块,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的淡色积木,有白色长短不一的PV管等各种形状的原木积木、pvc管等。幼儿兴趣高涨,不一会,小小建筑师们在小工地上建构着:

桐桐在搭房子,她一声不吭地拿积木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往上放。而旁边的珑珑拿了5块一模一样的半圆形浅色积木在低上摆放。不一会,他又找来了一块深色积木,搭在一起。他在远处仔细观察了一番,又立刻把深色积木扔掉了。此时,桐桐的房子也在同时倒塌了。珑珑急忙解释说:“不是我呀,是它自己就倒掉了。”桐桐还是一声不吭地将积木收拾了一下,准备重新把城堡搭起来。珑珑回过头对自己的作品研究了一番,看见桐桐在重新搭城堡,于是说“我来帮你一起搭,好吗?”说着,珑珑和桐桐一起搭起来了。两个人合作将地上原来的积木都搭完了。珑珑和桐桐又去积木箱子里找积木。珑珑在去找的时候,又瞥了一眼自己的作品。找着找着,珑珑发现积木箱中还有一块半圆形的浅色积木,他立刻拿着积木回到自己作品处,将自己的作品完成。桐桐则选择了一些浅色的积木将自己的城堡建好了。

为了能保存孩子一些比较成功、有创意的作品,我会用照相机及时记录下孩子的智慧和创造。珑珑的灯塔主要采用的是环形的积木,将它们进行围合,垒高,并在灯塔的内部增添了圆柱形的灯,这样就能发光啦;桐桐的城堡采用了浅色积木,但积木的种类很丰富,有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圆柱形等不同组合,以长方形积木做底,三角形、半圆形积木做顶,城堡的前面有两个柱子,大气又美观,城堡前的小桥是用两个三角形搭成的,有上坡和下坡,但忽略了平缓的地方。

二、学习了什么

小班孩子喜欢建构游戏,但受年龄、经验、技能等一些要素的限制,多数孩子处于独自摆弄材料。我让孩子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拼搭,在拼拼搭搭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到集体面前来讲讲自己搭的东西像什么。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珑珑和桐桐是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孩子。珑珑乐于助人,话多,性格活泼开朗;而桐桐内向且话语不多但专注做事情。 两个孩子在建构的过程中都很专注,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在社会交往能力这一块,指南中指出“在人际交往方面,幼儿在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案例中,珑珑在自己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时,选择加入同伴的游戏,在游戏时,还说了“我来帮你一起搭,好吗?”说明,珑珑有了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而性格较为内向的桐桐,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有可能是她的内向对于还不够熟悉的小伙伴,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交流,因此全程没有说话。但桐桐在建构中表现出来了专注、耐心、坚持等良好学习品质。在不断拼搭的过程中,孩子们善于思考,链接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发现更多的可操作性材料去丰富自己的作品。搭建的同时,他会思考用什么样的积木当底座会更加牢固、什么样的造型组合、颜色搭配会看起来更加美观。这看起来很普通的事情,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一种自我提升。

三、下一步怎么做

将更多孩子建构的经验与全班孩子共享,让孩子们一起学习、共享搭建积木的乐趣。开展不同建构主题的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们收集自己在旅游或者平时生活中所见过的建筑物的图片,大家在说说、看看的过程中感应图形组合的美感和奇妙。

丰富知识,加深幼儿对建构物体的感性认识。丰富游戏材料,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瓶瓶罐罐,将它们也运用到孩子们的建构当中,让孩子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积极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幼儿逐渐积累了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有助于他们在建构时突出物体的明显特征,更真实地再现周围生活的物体,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展开想象,创造性的建构。

让幼儿从“玩”中得到熏陶,在“趣”中萌发兴趣,逐步帮助幼儿积累初步的建构技能经验,提高结构游戏水平。同时,还应注重幼儿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关注幼儿游戏中细心、耐心、坚持性、不怕困难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