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这本书

文章 2019-07-17 08:10:10 1个回答   ()人看过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下面我们为你带来雷锋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雷锋的故事篇一

祖父雷新庭,多年靠种地主唐四滚子10亩田,勉强维持一家半饱的生活,在高地租和苛捐杂税的盘剥下得了重玻雷锋3岁那年冬天,地主唐四滚子,逼雷新庭一定要在年关前还清租债,雷新庭年关时节含恨去世。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一九三八年被抓夫,遭到国民反动派的毒打,造成内伤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翌年秋天终于死去。

母亲张元潢出生在一个铁匠家里,十几岁后被送到雷家做了童养媳。成婚后辛苦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在公爹、丈夫、大儿子、小儿子相继辞世后生活日益艰难,在受到地主的侮辱及逼害之后,于一九四七年中秋节之夜悬梁自荆。

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痨(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

雷锋出生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雷锋的故事篇二

一天,雷锋因共登上了从抚顺到沈阳的列车。你看他,以上车就忙个不停。他主动帮列车员扫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给旅客倒开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一会儿,就忙得满头大汗。别人叫他休息,他总说不累。

到沈阳站换车的时候,雷锋在车站内发现一位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因丢了车票而焦急万分。他急忙上前问明了情况,原来这位妇女是从山东来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他爹。雷锋就安慰她不要着急,并领着她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车票。大嫂接过车票,热泪夺眶而出。

又一次,雷锋到丹东作报告回来,早晨5点钟到沈阳换车回部队,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老大娘,拄着棍、背着大包袱,很吃力地走着。雷锋迎上去一问,知道大娘从关内来,是到抚顺去看儿子的。雷锋立即把包袱接了过来,一手扶着老人说:“大娘,我送你到抚顺去。”

老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上车后,雷锋给老人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老人身边。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老人说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老人没有来过抚顺,还不知道儿子住在哪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雷锋。他看了信封上的地址,写的是“抚顺市XX信箱”,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迫切心情,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您找到儿子。”

“那敢情好!”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

火车进站后,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帮助老人找到了儿子。母子见面,老人的第一句话是:“儿呀,若不是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

老人的儿子拉着雷锋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雷锋的故事篇三

雷锋对工作特别细心,每次交接班,他总是把机车认真检查一遍,擦洗干净,把工具整理好,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才把车交给周玉凤,工作中从未发生过差错。

说起对徒工的关心,最让人难忘的是雷锋教张尚德了。张是陕西大荔县户家乡人,朴实能干,就是没多少文化,不会看图纸,识字太少,学起来非常吃力。对此,雷锋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给他讲,并手把手地教,终于使小张掌握了技术,学会了操作。记得有一次,张尚德把半个月的饭票全丢了,急得团团转,雷锋知道后,马上把自己的饭票塞到张尚德手里。待日后领到饭票给雷锋还时,雷锋怎么都不要。

在和雷锋相处的日子里,雷锋总是衣着朴素,从不乱花一分钱,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上级号召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雷锋给车间做了一个节约箱,里面装着螺钉、螺母、皮管等,都是平时捡来的,机车哪里需要,随时都可以取出来用,节省了不少开支。雷锋对节油也很重视,平时大家给推土机加油都是用桶给油箱里灌,不小心就会使油洒出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找了几根旧皮管子,输油时将管子插入油桶和油箱里,减少了浪费。

雷锋和蔼可亲,大家在一起时无话不谈,他常给大家讲学《毛选》的体会,书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好多地方都划上了道道。周玉凤还知道雷锋有一个小名叫雷振兴。那时,雷锋有一个笔记本,里边常记些学习体会、业务数据什么的。本子中间还剪贴着一篇雷锋在《望城报》发表的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上面的署名就是“雷振兴”三个字。

当周玉凤问雷锋为什么要改名时,雷锋说:“这是我去年来鞍钢前才改的。在家时,我哥哥叫雷振德,我叫雷振兴,这是按辈排下来的,意为树德兴业。我现在是一名工人、共青团员,将来还要参军、入党。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要做一名先锋战士,争当革命的开路先锋!”雷锋真不愧名副其实,工作中处处带头领先,给大家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周玉凤和雷锋所在的班组,大都是年轻人,由于雷锋的带动,大家朝气蓬勃,工作相当出色,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在当年二月份,连续两周被评为红旗班组。大家团结合作,情绪高涨,为了留下这美好的时光,他们班组还特意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照。照相时共有11人,车间领导和其他老师傅坐在前排,他们5名徒工和雷锋在后排站着。雷锋个子低,为了好看,摄影师还特地给雷锋脚下垫了两块砖,这样才和大家一样高。如今这张六寸大的黑白照片,成了他们珍贵的纪念。

周玉凤在鞍钢学习了半年多时间,和雷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雷锋送给他们每人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上面还写有留言,字体是窄长的,向一边倾斜着,和雷锋日记的字体一个样,全是鼓励的话。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