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得厌食症百姓故事

文章 2019-07-17 14:34:03 1个回答   ()人看过

初三的美美喜欢洋娃娃,各种肤色、各种型号的洋娃娃加起来有100多个,她的屋子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洋娃娃展厅。从初中开始,美美几乎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收集洋娃娃,帮她们买漂亮的衣服、鞋和配饰。她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时,喜欢给洋娃娃一件一件试穿漂亮衣服。有时,美美一边给洋娃娃换衣服,一边默默流泪,口中喃喃道:“下辈子,我一定要做一个洋娃娃!”

美美在学校表现良好,成绩排名靠前,教过美美的老师都给予美美较高的评价。美美的爸妈工作很忙,大多数时间美美和姥姥一起生活。拥有良好的学业表现和优越的家庭环境,美美的生活貌似十分完美。但只有美美知道自己的痛苦——超标的体重。美美从小就被人叫“胖妞儿”,这个外号一叫就是十几年。尽管美美有着一双令人羡慕的大眼睛,但胖依然是美美的首要特征。

美美觉得体重超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肥胖这个词在她的脑海中就等同于歧视和侮辱。记得有一次,下了体育课,美美看到后排的同学很口渴却没水喝,就主动把自己的矿泉水让给对方喝,结果对方随口说:“不喝了,我怕胖!”于是美美把胖和排斥联系起来。年级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英文课本剧演出,英语口语很棒的美美想演一个角色,却被班长婉言拒绝,美美觉得班长是怕她的形象影响演出效果,又把胖同差劲联系起来。美美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二等公民,处处受到排挤,尽管她很想和同学交朋友,但是内心强烈的自卑感影响了她的正常人际交往。她敏感、刻薄,有时甚至会对同学的玩笑反应过度、歇斯底里,同学们纷纷避开她。美美的成长伴随着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有一次,美美受不了同学们的嘲笑,决定报复那个经常嘲笑她的男生。体育课时她悄悄回到教室,偷走了那个男生最心爱的PSP游戏机。从来没有偷过东西的美美在手指接触到游戏机的刹那,紧张到胃部开始痉挛,但那感觉很刺激,想到同学发现游戏机丢失后的痛苦表情,美美就有一种报复的快感。美美把游戏机藏在衣服里带入厕所扔掉,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到人群中。“反正也没有人会注意到我。”想到这儿,美美心中又涌上一阵悲哀。美美还做过几次类似的事情,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她的困惑,反而导致她因为承受不住良心的谴责无心听课,整日魂不守舍,甚至警车路过时心跳会加速。于是美美下定决心偷偷减肥。

减肥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每天早晨,美美都在饥饿中开始一天的学习,家人准备的早点被她扔进垃圾箱里。中午在校吃饭,美美只允许自己吃半份素菜,不吃主食,如果实在太饿就喝水,有一天喝了8瓶矿泉水。到了晚上,看着丰盛的晚餐也不敢多吃,每样菜她只吃三口,吃完后以写作业为由匆匆钻回房间。有一次在学校,看到同学吃着她最喜欢的轻乳酪蛋糕,她难受得哭了。坚持了两周,果然瘦了4斤,这让她备受鼓舞,决心无论多难都要坚持下去。一个月以后,美美如愿以偿地瘦了10斤,她很高兴。渐渐地,美美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克服了“饥饿”这个敌人,感觉不到太饿,但奇怪的是,她对于一些其他的事情好像也变得迟钝起来。她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别人说什么她好像听见了,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课堂上老师讲了什么她有些印象,却根本记不住。

美美的成绩也下滑得厉害。爸妈以为孩子压力太大,劝美美放松些,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看到女儿瘦了,爸妈也没多想,以为是因为复习累的。终于,4个半月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美美晕倒了。妈妈很着急,带着美美去医院看病。

内科医生告知美美,她身体有很多问题: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激素分泌水平不正常、血液循环障碍……这些医学名词吓坏了美美和妈妈。内科找一位精神科医生来会诊。精神科医生问了很多美美在学校的表现,美美再也瞒不住,就如实招了。当医生说出“厌食症”这个诊断时,妈妈感觉好像正在经历一场大地震一样站都站不稳,她知道这是一个可怕的疾病,她最喜欢的美国歌手卡特·卡朋特就死于这种心理疾病。妈妈抓住医生的手说:“不可能的,我女儿最喜欢吃东西了,她怎么会得厌食症?”美美也哭了,她顾不得面子,扯着嗓子喊道:“我只是想减肥,我没想要得厌食症!”

妈妈很快平复了自己的情绪,开始和医生商量治疗计划。医生说,孩子短时期内体重发生太大的变化,为了确保安全,需要住院治疗,刚开始主要是要增加一些体重,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医生安慰她们,说美美的厌食症尚处于初期阶段,发现得比较及时,预后应该比较好。但是美美居然拒绝治疗!母女两人在医院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妈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了女儿一个耳光,美美哭着跑开了。恰巧爸爸听到消息后赶到医院,迎面遇上美美。妈妈意识到,也许对全家人来说最艰难的时刻来临了,但是无论多困难,她也要挽救自己的孩子。

妈妈试图了解孩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治疗,美美的回答很简单,说刚刚尝到减肥的甜头,还有30斤要减,所以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够增肥。听到女儿近乎疯狂的回答,妈妈惊呆了,她有点儿回不过神来,减肥真的那么重要?难道女儿不要命了吗?

母女二人就这么冷战了两个星期,还是爸爸建议全家人一起去吃饭,两人才给了对方面子,各自找了一个台阶下。刚开始,妈妈担心孩子的问题就出在吃上,如果家人一起去吃饭会不会激化矛盾。但是爸爸认为该面对的始终要去面对,冷战只是逃避,解决不了问题。餐桌上,妈妈并没有逼迫孩子吃很多,结果美美反而吃了一些平常自己不敢吃的东西。夫妻两人互相交换了眼色,似乎看到了希望。

妈妈反思自己对美美的教育,觉得多年来始终担任这样的一种角色——最不严厉的老师和最严厉的妈妈,常常期待女儿能够表现得很优秀,又没有时间去陪孩子,甚至上学以来所有的家长会都由美美的姥姥代劳,美美不犯错误的时候是轮不到自己亲自出马的。多年来,自己和孩子交流的那扇门好像关闭了,她很难理解女儿到底在想什么。“要想让孩子能听您的话,您必须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被接纳了才可能考虑您的意见。”这些日子妈妈脑子中总是回荡起精神科医生的建议,她决定试一试。

慢慢地,美美感受到了妈妈的诚意,她似乎期待着母亲能更了解自己一些,因为她是那么的孤独。

美美向妈妈坦白自己对友情的渴望,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哪怕只有一天也好。她告诉妈妈自己喜欢洋娃娃的原因——洋娃娃可以不停地换衣服,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永远那么漂亮!而自己是个丑小鸭,很自卑。她还不安地向妈妈承认自己偷东西的行为,妈妈出乎意料地没有责备她,只是把她搂在怀里,轻轻地说:“孩子,这不能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

说出了多年来的委屈,尽管妈妈没有给出任何建议,美美却发现身体里好像有一些东西正在发生改变。她似乎感觉到,有人能够理解自己,胖变得不像原来那么可怕。美美也感觉到妈妈行为上的一些变化:妈妈办了两张健身卡,和她一起去健身;妈妈开始了解她喜欢的动画,和她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妈妈没有逼迫她努力学习,她反而能更从容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又过了一段日子,虽然体重没有进一步降低,但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了,她已经很久没称体重。美美渐渐明白,胖会带来一些问题,可是减肥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周后,美美抱着最喜欢的洋娃娃走进了心理治疗室,全家人开始寻求专业的帮助。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