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追忆散文

文章 2019-07-17 16:40:13 1个回答   ()人看过

追忆儿时的乡风,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纯。这个字饱含了很多内容:质朴、纯洁、善良、真诚、信任……近则街坊邻里,远到十里八乡,这些字眼都配得上。不用多想,我认为,最能体现这些字眼内涵的也是一个字:赊。

清晨,“梆梆梆!梆梆梆!”阵阵清脆的梆子声在街上响起。大人小孩都知道,换豆腐的来了。之所以用“换”,而不用“卖”,是因为豆腐多是用豆子换,而很少用钱买。农家百姓脸朝黄土背朝天,豆子家家种,而钱却稀罕。

经常到我们村换豆腐的是个外村人,每次,他用独轮车推来豆腐,也就几十斤吧。他的车技很好,可以不用手推,而是把车襻的两头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把上,再把车襻的中间部位搭在脖颈上,两侧夹在腋下,用两条臂膀掌握着平衡,推车前进,空出的双手就可以敲梆子了。

每当梆子响起,就会有零零星星的住户走出家门,用瓢、小盆等器物端着豆子笑嘻嘻地对换豆腐的说:“真早啊!换2斤豆腐。”换豆腐的放下车子,先称了豆子,然后说:“能换2斤3两呢。”说着,一刀下去,将切下的豆腐放在秤盘上,边过秤边说:“2斤3两,高高的。”

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有的人家没有豆子了,但孩子想吃豆腐,家里大人就会对换豆腐的说:“家里没豆子了,先赊2斤吧。”换豆腐的丝毫不会犹豫:“好嘞!”

到我们村卖小鸡雏的也是个外乡人,比换豆腐的还远,他是骑自行车来的。一进村,他就吆喝:“赊小鸡儿喽——”声音响亮且悠长。他更直接,张口就是“赊”。当然,现钱更好,没有现钱,等到秋天卖了粮食换了钱他再来收账。到时如果还没钱则还可以继续赊下去,何时手头宽裕了何时还。

所以,这一赊,短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年半载。即使更长,也不需要任何凭证,凭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那是个缺少高楼大厦的年代,是个缺少香车宝马的年代,最不缺的就是纯朴乡风里无处不在的信任。至今追忆,还温馨着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