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荷花的散文

文章 2019-07-17 17:40:56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 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地站着,风吹过来,轻轻地点着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描写荷花的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篇一、写荷花的散文

月色如水映莲羞,静雅芳姿妩媚柔。

亭亭玉立出水净,风拂嫩蕊暗香流。

蛙鼓虫鸣频入耳,鲤鱼翔游戏荷悠。

情侣双双私窃语,缠绵缱绻意情稠。

是夜21点,忽然朗月高照,在运动场上散步的我,猛然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于是执意要看看月色下的荷塘,究竟是怎样的美好。又忽然想起一句诗:“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夜深人静,无人处,才会有这种心境吧。

独自一人,悄悄潜入湖边。只为看看明月下的荷塘月色。静对一池清荷,如听一个江南女子清唱,这是怎样一种清欢?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品读,江南的柔美,江南的风情,江南的古韵与风流。

明月流空,万影横斜,庭院寂寂。漫步在小桥流水,徘徊于亭台楼阁,或坐或卧,或行或立,赏荷的人三三两两,沉醉其中,自得其乐。天上一轮明月,慢慢爬上柳梢头,挂在亭子的尖角,数十亩见方的荷塘,沉浸在一片朦朦胧胧的烟水间。人影,树影,荷影,影影绰绰,虚幻,飘渺。仿佛隔世的美丽,今生只为此时此刻到这里来,邂逅一个人,遇见一朵荷。荷花的异馥,荷叶的清芬,弥漫在空气里。

月色下的荷塘,如一幅泼墨画,一池青翠,此时只是一些浓墨、淡墨的影子。月光下泻,柔和地铺在荷叶上,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一朵菡萏,静立池塘,在石桥之下,因为离得近,所以看得清。整个人工湖,数十亩,仅仅只看得清这朵,那刹那间心动,刹那间沉醉,电击了一般。如洛神凌波微步于碧波之上,薄妆粉脸,轻裙碧罗,娇媚动人。

今夜月光下,你是离我最近的那朵。你温柔,谦卑,雅静,淳朴,简单,真实自然,清雅脱俗。你是温婉的女子,莲一样的气韵,荷一样的清芬,婉约淡雅,安静从容,不浓不淡,静默无言。你是我今夜最美的缘,凌空而舞,美得惊心。

明月越升越高,散步的人也渐渐少了。只剩下一对恋爱的情侣,在中间的一个亭子里卿卿我我,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时而传来女子咯咯的快乐的笑声。独卧一亭,嗅着莲荷的清芬,感受荷塘的清幽,月色的静谧,心灵沉静而有点醉了。

偶尔一阵微风吹过,千万片莲叶微微颤动,如凝碧的波痕,也如名家的水墨,一笔一笔,泼出曼妙的风姿。清风入怀,如在仙境。突然走来一群男女,说要是在这里搭建帐篷该多好,枕月色而眠,对荷塘而歌,那该是怎样的潇洒与畅快!好想在这荷塘月色里的石桥小亭里静静睡一晚。想着想着,那群人渐渐走远了,从横穿荷塘的长桥上吵吵闹闹地走过。

夜更深了,月上中天,荷塘的荷叶显得更绿了,而月光照不到的地方,却更黑了,岸边的树,深深的桥洞,更显得深沉了。长廊上闪烁的灯火,如明亮的星星,此刻一眼望去,竟然朦朦胧胧。蛙声阵阵,虫鸣细细,鱼儿跃动的声音,情侣的窃窃私语,一切是那么宁静,美好。

此刻,突然一个穿淡紫长裙白色高跟鞋的窈窕妙龄女子,轻轻走进我躺着的小亭,在一旁坐下。月下,荷塘,石桥,小亭,两个孤独的心灵。尔后,传来她轻声的啜泣声……

远山如黛,明月如玉,光影如幻。荷塘如一个轻纱似的梦,流动着江南的水韵墨色。我是醉了的。

与明月对酌,与莲荷静坐,在寂寞的夜里想你。也许你我只是彼岸风景,终生都不得一见。这样呆呆的,两两相望,心意相通,也挺好。

篇二、写荷花的散文

莲花高洁不染尘,出水娉婷净玉身。

仙姿禅韵梵音起,佛光普照蕴芳茵。

睡莲悠闲浮水卧,昼开夜谢展倩魂。

雪莲高山石上生,超逸出尘雅芳存。

荷花,很简单,是一种极简单的花。这种简单,我曾深以为恨。一根长长的梗上,只长一片叶子。一根长长的梗上,只开一朵花。

十八九岁时,曾采过两朵盛开的白莲送给一个女子,她当时甚是高兴,马上用瓶子蓄了水,插上,不过,不出半日就凋谢了。单株荷花的花期只有三天,整个荷塘的花期却很长,6—9月,此开彼落,持续不断。莲花只有在荷塘里,才会更加美丽。

单从自然的审美上看,莲,似乎不极桃花,梨花,海棠,牡丹,芍药,这些花儿曼妙。因为莲,不妖冶,不热烈,安静,清静,不与人亲近。一个人,如果似莲,与世俗的社会是始终保持一段距离的,与俗世的人,也若即若离,不远不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中通外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应该说是它的知己了。读莲荷,不过是读它的这种精神。写莲花,不过是写它的这种品格。我不能说我是真懂莲荷的,面对莲荷,什么也不想,只静静嗅着它的清芬,感受它的美丽,这就足够了。纯真的心,才读得出花的纯真。莲荷,美得脱俗,不奢华,不浓郁,总是淡淡的,让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敞开心扉,永远也不会生出嫉妒之心。

据说天山上有雪莲,是长在石壁上背风的缝隙里的,下雪时开得更艳,最是耐寒的,世人难得一见。是属于菊科的。此莲不是彼莲,物种不同,生活习性也不一样。雪莲比起莲荷来,更显超凡脱俗,但因为稀有,越发神秘,难得亲眼一见的。

还有一种睡莲,但与莲荷是有明显区别的,叶子是躺在水面的,花也开在水面,如睡着一般。昼开夜谢,非常短暂。由于是躺着的,仅仅只被譬喻成睡美人,如徐志摩在《沙扬娜拉》里写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仿佛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样,不管是哲学,美学,还是文学内涵,都比不上莲荷了。睡莲有白、黄、紫、粉红、红、紫红、蓝几种颜色,莲荷只有白与粉红两种颜色的品种。

莲,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字。莲花、芙蕖、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荷华、扶蕖、夫容、君子花、芰荷、水云、净友、静客、藕花、莲子花等,未开的花蕾被称为菡萏,已开的花朵被称为鞭蕖。其根为莲藕,其果实叫莲蓬,内有莲子,莲子里有莲芯,莲芯甚苦。藕与莲子是美味佳肴,莲芯可以泡茶。

莲花在佛教与印度教中,象征神圣与不灭,这些宗教的神明传说故事中都会出现莲花来陪衬,例如释迦牟尼佛出生时就会走路,而且步步脚下生莲花。莲与怜谐音,意在慈悲。

莲花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与水杉、银杏、鹅掌楸,北美的红杉,同属冰川时期的孑遗植物。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全部有莲属植物的分布。

莲的种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有专家把一千年前的古莲的种子试验,居然成功发芽,长大并开出了花。这是生物界的一种奇迹,因此,莲似乎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莲的生命力也确实强大,随手在池塘里撒几颗莲子,几年过去,却是满满的一池塘莲荷。

荷花有个奇特的习性:荷花较佳的时间是早上6点至8点,该时间段荷花最富勃勃生机。一般荷花为了保证繁衍后代的需要,为保证授粉成功,都会开放两天。第一天早上开花,到接近中午时花瓣会全部收拢,仍然变成花蕾。第二天早上原来收拢的花蕊会继续开放,这些花在接近中午时花瓣会脱落,已授粉的莲蓬就留在枝头继续慢慢成熟。

所以,在早上可看到荷塘中最为美丽多姿的场景:初次绽放的花蕾像少女一样含苞欲放,微微张开花瓣,而前一天已开放过的荷花则像成熟的少妇,急不可耐地舒瓣扬蕊,将自己的美发挥到极致,摄影者可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到了下午,一些原来开放的荷花也都变成花蕾,除非残荷和莲蓬外,几乎没有盛开的荷花,因此下午无法拍摄到荷花真正的风采。

篇三、写荷花的散文

荷花是要仰望的。尽管它并不含苞于我们的头顶,怒放于我们的眉睫。

荷花生在池塘、河湖,远望是平视,近看是俯视,但我依然觉得,我们是在仰望。因为荷花从来都盘踞在我们的景仰之上。

当它从诗经的河流中崭露头角,一路上袅袅娜娜,羞羞涩涩,至遇上三闾大夫时,便大放异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屈原慧眼识荷,把荷披在身上,让荷贴近他的肌肤,他的志向,他的情操。他高山仰止的形象,第一次将荷高高举过世俗的目光。

之后,荷便与诗人结缘,并且植根诗中。它在李白诗中徜徉,在杜甫诗中踌躇,在王维诗中禅定,在李商隐诗中啜泣。当它迈步北宋,一头闯进周敦颐的怀抱,它便登上高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七种品质,卓尔不群,从此大写于我们的心空。

荷花载着高贵的品质,载着诗意的生活,姗然于我们的眼眸。在乐府民歌里,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翻动过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热过多少深挚的思慕。而《西洲曲》中绵邈的吟唱,更是青如莲子,柔似流水,萦心绕耳,千年不绝。而摊开王昌龄绝句,那种“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闻歌始觉”的采莲生活,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经典。周邦彦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幽梦,我们只能神往了又神往。也许我们也曾误入过藕花深处,只因为缺少几杯沉醉,便无法“惊起一滩鸥鹭”,栖息于暮归的诗情。

荷花无言,可它捧着清香的呓语,开在城市的边缘,乡村的怀抱,摇曳在我们的窗前屋后。它将深碧的绿意,送进我们的凝望,即使烈日炎炎,只要你能静对,你浑身上下便会流淌着潺潺的凉气。它将荷风吹进你的幽室,荷香渗进你心脾;它纯净的花色,一如处子的眼神,微匀的呼吸,那种宁静与安恬,让你不忍心有丝毫唐突。这一刻,你感觉荷塘是一个梦,乡村是一个梦。幽幽清梦,只能被星光微照,被蛙声拉长,被突然而至的蝉歌提到杨柳的梢头。

青青荷钱平铺时,尖尖小荷上立蜻蜓时,我们的目光在水上,是颤动的涟漪,一再被荷超越。阳光从天空而降时,我们的目光在荷伞之下,享受阴翳,也享受云层中洒下的雨点敲出的清响,那是一片鼓的节奏,一片锣的音韵,抑或几声弹拨,不紧不慢,未成曲调先有情。

荷花行走在唐诗宋词中,唐诗宋词是高于我们目光的永恒风景;荷花开在明清水墨画里,悬挂于厅堂,那是让我们永远仰望的艺术;荷花亭亭玉立在朱自清和余光中的散文,他们的散文是激荡于我们心灵河床的波光艳影。

那吒是站在荷花之上的,他舍去了血肉之躯,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菩萨是站在荷花之上的,她普渡众生,是我们理想的寄托。

我们只能端坐在荷花下,用一生仰望,且慢慢将自己砸碎,揉进碧荷,揉进红莲,揉进埋没千年依旧能胚胎萌芽的莲子。

仰望荷花,我们注定要与这个世界藕断丝连。

篇四、写荷花的散文

杨万里老先生没有到过焦岗湖,自然不知道湖中的荷花之美,不然他的诗就会改写成“毕竟凤台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历代文人墨客,也会改道而行,来到我们凤台,这个凤凰栖息的地方。

焦岗湖有“万亩芦苇荡”、“千亩荷花淀”之美,湿地植物和水鸟,不胜枚举。碧波荡漾的湖水由来自颍上、六安等地的18条河流汇集而成,养育了沿岸之人。

凤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从西汉开始,就有许多文人墨客,经过此处,并留下美丽的诗篇。我们去年也到过西湖,苏堤的幽静,令人神往,但西湖的荷花瘦小,品种也不多,无论如何也不能与焦岗湖的荷花相媲美。

7月6日早上7点30分,汽车从凤城宾馆出发。过高速,约一个小时,到达焦岗湖风景区。远远地就闻到 淡淡的荷香,沿途的花木都用别样的方式,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好在天公作美,去的时候,没有太阳。这在热情的七月是很少见的,每个人都暗暗庆幸。

两边的沟渠中,长满了荷花,亭亭的样子,像极了风姿卓越的仙子。就像桂兴华老师所说,“你开你的,我开我的!”紫红,粉红,粉白……

那些花儿,在绿色的荷叶间,破水而出。有人开始拍照,有人轻声说,还没到呢!一群人好像盛开的荷,走在绿意深浓的七月。

穿过紫薇花、木槿花的领地,经过紫菱、莲子的卖地。来到湖边,仿佛误入仙境。一望无际的荷田,茫茫无边的水域,水面上掠过的飞鸟,飘然而过的船只,水上人家高挂的大红灯笼,一排排水上木屋,以及屋前屋后的紫荷,粉荷,给人异样的感动。

有人在喊,太美了!太美了!

因为两条大船没有坐下,剩下的人坐小船。美女诗人陈茂慧一直在说,那船行吗?我说没事!没事!不过竹篙说,你们要掉水里,我负责记名字!这样的话太恐怖了,几位美女花容失色。我一直在笑,花坟也是坏坏的,有点像荷叶间潜伏的飞鸟。有人把话题转到他身上,说要在诗中国论坛上,发一条消息,说花坟不幸落水……此处省去多少字。竹篙和花坟两个人嘴上功夫不相上下,一路上水天一色的海侃。

荷花羞涩地在水道之外站立,荷叶在不同的高度衬托着花的美。我不禁看了看眼前的美女,她们都像荷花一样清丽脱俗,而且十分妖娆,难怪那么赏心悦目,令人神往。红尘中,除了荷花,还有很多种花,很多种生物。我突然想起,冰心的《樱花赞》里的一句话,世界上,每一朵花都是美的。就像林徽因和冰心,各有各的美!

鸟儿不时地从荷边的芦苇丛里飞出,贴着水面,捕了一条鱼,骄傲地飞走了。又有一只鸟,衔着一根水草,那样子可爱极了,好像爱表现的孩子,在我们惊喜的视线里来来回回。

电视台的一位帅哥和陈茂慧,张继霞,花坟,桂老师等人坐一边,我,李白月,竹篙夫妇等坐另一边。我们开始惊呼两边的荷花,一朵一朵地拍,一片片地拍。

花坟和竹篙不停地说着笑话,浑然不觉水面有异。不小心,汽艇从我们身边经过,带起的水浪,让我们飘摇不定,一起一伏。船头灌了水,女士们吓得惊呼出声。这时候,荷花仙子,都坦然自若。她们对眼前的人,眼前的事,都习以为常。随后,汽艇一只接着一只,我们也在水浪的冲击下,心惊胆战。我很想站起来,以俯视的角度,亲近水面,亲近荷花。只是划船的大姐总是强调不能站起来,如果大家都站起来,就有翻船的可能。

两边的荷花,一大片纯白,一大片粉红,一大片紫红,一大片乳黄……

我不停地按着镜头,可惜,有时还是错过了。明明选好的角度,船一下划出老远。那些花儿就落在镜头之外。身后有白色的浪花,比起汽艇,真是小巫见大巫。每当汽艇飞过,水道两边的荷花都被水浪冲得一愣一愣的。不用说我们,享受了颠簸的妙境。

一朵朵荷花,娇艳无比。粉粉的,嫩嫩的,超凡脱俗的感觉。好像这诺大的湖面,已经是人间天上。

一片荷花和另一片荷花之间隔着小小的水域。这样就可以从边缘开始看去,高低不一,层次感特强。每一朵花,情态各异。有的高举,有的侧立;有的羞涩,有的大气;有的争艳,和许多花挤在一起;有的淡然,独自在高处遥望天际……

花绽开的角度,倾斜的角度,玉立的位置、高度,千差万别。即使同一品种的花,大小疏密,颜色深浅,也绝不雷同。我再一次想到,“你开你的,我开我的”、“你有你的颜色,我有我的色彩”的句子。自然界,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有相同之处。万象共存的景观,正是美好世界五彩纷呈的原因。而且每种颜色的花,都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绝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有的纯一色,有的两种颜色的花,混搭,让你不禁佩服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那样的水道,我们走了两个小时。中间荷花比较零星,芦苇开始涌动,但不拥挤。视野比较舒缓,水面上,浮着紫菱、水草。鸟儿不时地起起落落。水道东边,有一条大船,好像一处酒家。上面有大红灯笼、隔间。而前边水区,长着稀疏芦苇的地方。竟然搭建了一座木桥,半月形的。大雁安闲地栖息在那里,有的戏水,有的站在桥上看风景,有的在静静地休息,也有的在觅食。一行人议论纷纷,有的说是鸭子,有的说是大雁,有的说是两种杂交的后裔。

水一漾一漾地,让我们的船,又被水浪激起。我们一次次体会了颠簸的深意。

这么大水域,万亩芦苇,千亩荷花一定不止。

顺着水道,往南走。好像有无限的远,无限的绿。心一时之间,迷失在七月的绿地。不同羽毛的水鸟,起起落落,飞去飞来。天空也因此生动起来,水面多了一种飞翔的高度。这样的夏季,这样的七月,清凉的水意,从两边轻轻地袭来。 今夕何夕,文朋诗友相伴,清风荷香相随。远处的岸,摇曳着柔柔的绿柳。

有人打电话过来,问我们在哪儿。李白月竟然说,在水上人家休息。我们都笑坏了,其实还未抵达荷花淀。

又行了二十分钟,终于抵达水上凉亭,站在上面,可以看清这个湖面。只是人间的风景太多了,我们只是体会了一下居高临下的快感。

凉亭上是最好的角度,不少人站在上面拍照。背景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真正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四川的美女诗人陈茂慧和竹篙夫人夏蓉,轮流拿着荷花、荷叶拍照。真美,那情态活脱脱一朵莲花。我什么都没有拿,站在那里,活像一条湿地水草。美女张继霞也举着荷叶妩媚地笑着,我往往趁她们不备,拍下最美的瞬间。

踏着木板桥,一晃一晃地转入东边荷花淀。沿途芦苇,野菊,白色的细碎的小花,让人过目难忘。三个美女走入诗意的长路,回眸一笑,我负责拍照。拍花,拍人,拍诗意的人间。

一条幽静的路走完,右转是一条木板桥。曲曲折折转入荷花之中,两边的荷花,静静地立着。以最大的舒展开合,迎接着陶醉的人。这里的荷花,应该有四五百亩。太大了,太远了,太多了。不同的荷花开在不同的高度,以不同的大小开得刚刚好。此生,我们也是以一尾鱼的的空灵,游弋在人间的水中。和花在一起,和青草在一起,和山林在一起,把生命的柔美、层次、深度,布局在时间的素绢之上。

诗会里的人都在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拍照。只是我认识的人很少,只是在拍荷花。同行的美女,让我给她拍照,太愿意效劳了。还未走入荷花深处,有人喊,时间不早了,回了回了!有点依依不舍,风景太多,荷花太美,我甚至都没有来及把它们装入心中,那荷花就消失在身后了。

也许,红尘的风景,我们往往只能欣赏一星一点,然后又要离开,又相遇新的风景。生命和美总是无止境地绽放,零落,再绽放!

回来的汽艇太快了,大片的荷花一闪而过。我们甚至没有来及回望,没来及分辨,哪里是红的,哪里是白的,哪里是粉的,哪里是紫的,那些荷花就飞出我们的视线,成为遥远的风景了。

在凤台,在焦岗湖,来的人都成了荷花,摇曳在七月的水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