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自己跑走的邮包

文章 2019-07-17 22:07:24 1个回答   ()人看过

与朋友闲聊,觉得社会就是发展快。抛开房价油价的上涨飙高不说,按下光缆信号的敏捷快速不提,单单忆及这几次三番几次三番提速的火车汽车,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科技发达了,世界变小了,想知道远方的消息,躺在床上就可身临其境;想去另一个地方吃饭会朋友了,也很简单,近者打的,远点的上高速,反正绝不是件太难的事。

朋友的孩子在昆明,那天他想去看孩子了,上高速两个小时到兰州,坐飞机仅45分钟就见着了孩子,前后不到4个小时。他感叹说,就是好,一点都不需伤脑筋,也不遭任何一点点罪。

兴致勃勃的那一阵,大家想数数变化最小的。可是不论怎么努力,竟一时想不起来。真的,这世道连伦理亲情都在潜移默化,还能有什么是不变的?乡里人一个个跻身进城了,电话代替走路了;爷爷心甘情愿变孙子了,晚辈一个个都成皇帝了;农村不烧柴火了,城市的邻居越来越不认识对门了。车多人多死人的事都司空见惯了,坏人欺好人夜晚变白昼也不会被大惊小怪了。……什么都在变,据说有地方男人还变女人呢,世道之日新月异,实在数不胜数目不暇给。

可毕竟还有没变化的,或者说变得不如意的,譬如说这邮包。话题一到这,朋友们倍增了精神。争先恐后都言这东西的不尽人意。

不曾忘记,在不久的昨日,异地的人们互通有无还全仰仗这玩意。穿的、吃的、用的,齐齐往包里边一塞,统统交给邮局那绿衣服的漂亮姑娘,看着那姑娘过称、填单、盖邮戳,手脚之麻利业务之熟练,就给人一种快速安全的感觉。等到付过钱要过回单,只管等远方的亲人写回信了。事实上,那邮包也真的好像挺懂人意的,也就开始急急忙忙地赶路。是棉衣的,在天冷之前一定就赶到,是吃的,也一定不会过了保质期。那时候车少汽油也不贵,世事人情也不太复杂,邮包上了路,没有多少打搅,不会走多少拐弯抹角,履行繁琐的手续,一心一意三下两下就到了目的地。大家还是觉得,社会就是好,不用自己跑路,也不用自己扛,东西就会顺利到对方手中。

发展了这多少年,世道变了个天翻地覆,可没想邮包还是那么个样,除了没有提速,相反倒是变慢了。据说主要是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过手续,一级一级地签单。朋友要给杭州的女儿寄件换季的薄毛衣,结果冬天到了衣服还没有到。大概一算,路上几乎就走了近一个月。

仔细听听,这样无奈的人还不在少数。可以说,只要是跟邮局打过这样交道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都是这样认为的。当然,也有说不是这样的,但那就必须加钱,什么特快专递、挂号等等。我于是就想,其它的都可以买票坐火车乘飞机了,邮包一定是自己走的。不然,怎么真的就这么慢?

朋友你可知否,那邮包真的是自己走的吗?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上一页:几米经典名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