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写作背景赏析

文章 2019-07-17 22:28:48 1个回答   ()人看过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背影》的写作背景赏析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本名朱自华,1898年11月22日出生在江苏东海县。朱自清的出生,令全家上下喜气洋洋。朱自清曾有两个哥哥,还未成年就不幸相继夭折了。在他之后,又有了众多的弟妹。父亲对朱自清抱很大的希望,给他取名“自华”,这个名字源于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自清”则是他在读北大预科时为了自警自策而改的名字。

1903年,朱自清6岁时父亲朱鸿钧将家搬到了扬州,朱自清就是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朱自清在家中颇受宠爱,但父母对他并不娇惯。他先随父开蒙识字,后到一家私塾念书。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了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当时他身子结实,个子不高,坐在第一排第一座。在老师眼中,这个孩子有点少年老成,不苟言笑,做事踏实,从不缺课。他平时喜欢看小说,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志向46一个“文学家”。毕业时,校方授予他品学兼优的奖状。当时有一个同学不服气,认为学校不公,感到朱自华比不上自己,但老师都认为这个学生虽然成绩好,但英华外露,不如朱自华老实忠厚。

1916年夏,朱自清考进北京大学预科。《背影》中第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这里的“二年”是指1916年夏到1918年冬。“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那年”指的是1918年,当时朱自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一年级,他的父亲在江苏徐州谋事。

《背影》第三段中说“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个原因是“父亲赋闲”就是失业。失业前,朱自清的父亲在扬州做一个小官,既没有声名显赫的靠山,也没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1911年辛亥革命,朱家被一个乡绅敲诈走一笔钱财。1918年初,他的父亲卸了差事,家庭经济就更拮据了。父亲卸职,人口众多,生计很难,家道衰微。作为长子,朱自清自然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很大压力。为了让朱自清在北京安心念书,他父亲不让家人把家事告诉他。但朱自清还是有所察觉,1918年他放暑假回家,对家事就一清二楚了。从此,朱自清暗下决心帮家里减轻负担,他学习更加刻苦,把本来应读两年的预科提前一年学完,投考北大本科,进入了哲学系。另一个原因是“为了丧事”。1918年冬朱自清的祖母病逝,朱自清接到噩耗后,连忙赶到徐州与他的父亲会齐,一起奔回扬州发丧。为了安葬祖母,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变卖典当了许多家产,又借了一笔高利贷,才勉强办完了丧事。

丧事完毕后,朱自清和父亲一起坐火车北上,在南京车站,父子别离,于是便有了《背影》中那感人肺腑的一幕。

拓展阅读:《背影》读后感

在记忆深处,总抹不去朱自清的《背影》,他细腻的文笔看似平淡却令人刻骨铭心,像云絮轻轻划过天际,留下永远拭不去的云天爱语。

浓浓的父爱,让人深深地怀念。在《背影》中,一位父亲对儿女至深的爱,在朱自清笔下却溢着独特的伤感。父亲家境贫寒,又遭突变,却依然像每个父母一样默默地关爱着儿女。在火车站上,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爬上月台的背影,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父亲面对贫苦的家境,在一个人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的同时,对儿子更是爱护有加。当作者去北京求学之时,年迈的父亲还执意把作者送到北去的月台,临走时,留下了那一道耐人寻味的背影。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也触动着每个儿女最柔软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推开现实大门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裂,摧倒生命无数!汶川,一个让人听到它便无限悲痛的地方。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留下了这一幕幕壮丽的背影。在楼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仅有15个月大的孩子。她用精神肉体筑成了一座永摧不毁的堡垒。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纹丝不动。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竟在母亲的庇护下安静地睡着了!母亲最后留下的背影,那样艰难却又那样坚强地匍匐着,守护着她身下挚爱的幼小生命。这是生命中最亮丽的背影,留给世人最伟大的母爱芬芳!

背影,无数的背影。抗洪抢险时,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泛滥的生死关头,日夜兼程赶赴灾区。他们赤着脚走在嶙峋的石片上,被石子划破了,咬咬牙,继续在茫茫洪水中寻找受灾人群;铁钉深深地扎进了他们赤裸的双脚,咬咬牙把铁钉一拔,跟上队伍接着扛沙袋……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不留下一个姓名,只留下一个个在洪水中浴血奋战着的背影,那样疲倦却又那样巍然的背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屹立在灾难面前,抵挡!奋进!无畏!不屈!那一道生命中最壮美的背影啊,留给祖国的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

背影,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无论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挚情感,那是自然赋予人类最美的情感——爱!

背影,在我们的心头荡起那爱的柔波,一圈又一圈……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