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请将问题食品掷出窗外纪实故事

文章 2019-07-17 22:39:59 1个回答   ()人看过

世界并不完美,但值得奋斗。

对于当下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你恐怕和大多数国人一样,早就习以为常了,抱着“大家都一样吃,反正吃不死人”的侥幸而又无奈的心态“以身试毒”。然而来自复旦大学的吴恒却不愿再做温水煮着的青蛙,他集结志同道合者,创办了“掷出窗外”网站,以微薄之力尝试着唤醒对食品安全熟视无睹的人。

将问题食品“掷出窗外”

其实,从三聚氰胺事件开始,吴恒就开始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了,当时虽然震惊且气愤,但因尚未成家,没有孩子,所以并不觉得和自己的生活有太大的关系。毒火腿肠、地沟油被曝光时,他同样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因为他既不喜欢吃火腿肠也不经常在外面吃饭。直到他读到一条新闻:《多地曝用牛肉膏制造假牛肉多吃致癌》,那一刻,如五雷轰顶。

读研二时,吴恒专心写论文,作息时间很不规律,经常错过食堂的饭点,于是叫起了外卖。他最爱铁板牛肉盖浇饭,经济实惠:不到10元却有大块的牛肉。室友劝他,说牛肉是假的。吴恒颇不以为然,还笑他杞人忧天:“世上怎么可能会有假牛肉呢?店家难道当食客是傻子吗?如果是假的,我难道吃不出来吗?牛肉就是这个味啊。再说了,他拿什么来冒充牛肉?”

读完那篇新闻,吴恒一言不发。以前,他以为只要身处校园,饮食上洁身自好,不吃路边摊、烧烤、麻辣烫,那么有毒食品即使存在,也与他无关。但那一刻,他才感觉到这种想法是多么天真。奸商实在太狡猾,让你防不胜防。吴恒意识到“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

吴恒决定要有所行动,他觉得大众之所以不在意,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形势有多严峻,或许只有当大部分人清楚问题的严重性,大环境才会有所改变。

吴恒搜索了近些年来各媒体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新闻,结果触目惊心。虽然他平时泡在网上的时间很多,但这次查到的大部分新闻他也从未读过。因为每一个媒体都有自己特定的受众,一个记者对一种食品安全的曝光报道只会发表在自己所在的媒体上,其它媒体的受众就有可能读不到。吴恒决定做一个数据库,把能够搜到的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结合起来,让大家看看,我们的食品安全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

开始,吴恒打算自己一个人做,但是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他发现数据量非常大,所以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这个事情。2011年5月11日,吴恒在人人网和博客上发布了召集令:“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不想,一天之内就招募到33名志愿者。

吴恒感动异常,因为这些人素昧平生,而且这个事情是没有任何利益驱动的。他只是说:“我想做这样一个事情,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最后,有35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

5月13日起,吴恒协同志愿者团队,经过17天的通力合作,共查阅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报道17268篇,制作了2849条记录,并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的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在内的关键词,以方便统计及查询,并制成数据库《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随后,吴恒撰写了《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与《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有的态度》两篇文章。

6月17日零点,发布资料库和调查报告的网站正式上线,他将网站取名为“掷出窗外”。

掷出窗外是一个历史名词。一百年前,美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跟今天的中国差不多,当时有很多有正义感的记者去各个黑窝点卧底。其中有一篇报道中讲到这样一个场景:有一个工人不小心滑到油锅里了,工厂管理混乱,直到几个月之后才发现少了一个人,然后从油锅里面把他的骨头捞出来,但在这个期间制成的香肠已经送到美国各地。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在白宫吃早餐,看到这样的报道,大叫一声把手中吃了一半的香肠掷出了白宫的窗外。他随后做了两项影响美国食品安全史的事情:一个是推动了美国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的通过,二是组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的食品安全逐步向现在这个方向发展,直到今天基本上成为世界食品安全的一个标杆。吴恒取这个名字,也是希望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该把这些食品掷出窗外,这是必需的态度。

点亮蜡烛,同时不忘诅咒黑暗

吴恒做出这些举动并非偶然,他是一个具有公共责任感并且行动力强的人。1985年11月29日,吴恒出生在湖北荆门的一个农村家庭,有一个亲哥哥。自小成绩优秀的吴恒考入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就读。高中毕业,他考上了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他发现现在的高科技能很容易地让人们知道现在的样子,但是吴恒更好奇它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于是大学毕业后,他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研究生。

吴恒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从大学开始一直在城市里生活。这种经历让他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事情。于是,2009年9月,正在读研二的吴恒提出休学申请,跟随支教团去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三合村支教。

到了支教点,吴恒发现,那时的三合中学只有两栋三层的楼房,四周都是黄色的土坡。然而,匮乏的不只是生活条件,更严重的是教育资源。有一天上课,吴恒给学生教“本末倒置”这个成语,刚刚把这四个字写到黑板上,就有学生说:“老师,‘末’字写错了,下面一横应该比上面一横长。”

“那是‘未来’的‘未’字吧?”吴恒说。

“老师,真的写错了,字典上就是这么写的。”学生坚持地说。

吴恒拿过他手中的字典,上面果然印着“本未倒置”,他震惊了!其实接过字典时,他就大致明白缘故了——字典的纸质和字体清楚地表明了盗版的身份。接下来,吴恒查了班上学生的字典,基本上没有几本是正版,而且都破旧不堪,字典的侧边往往写着不止一个名字,通常是他们的哥哥姐姐用过的,而且他们用过之后,会再留给弟弟妹妹们用。

事后,吴恒越想越心酸。“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都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都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凭什么他们就容易受伤害得多。是因为他们家境贫寒,没有更多的购物选择?还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识,不知如何表达不满?”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