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人情美

文章 2019-07-17 22:49:12 1个回答   ()人看过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是现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而著称。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人情美,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人情美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其中较突出的美在于情理美和人情美。

一、情理美

把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写景中抒情,在抒情中说理,使作品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情与理和谐地统一于作品中,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情理美特点。这一点在《匆匆》一文中尤为突出。“……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冬去春来,四季轮回,稍不留意,岁月就会从身边悄悄溜走。它不会给延误时间的人任何宽恕,也不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偶一回顾。它能使红花凋谢、绿叶凋零,会让红颜变成白发,让童稚变成老朽。作者在抒发对时光悄然快逝的感慨依恋之情时,寓进了一条朴素深刻的哲理:时光的流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你难舍也好,留恋也罢,抑或伸手去挽,都无济于事。这与李白“恨不能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日月”的感叹揭示的是同一个道理,也同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一样令人警醒,催人奋进。也让人记起中外许多名人的忠告。陶渊明说得好:“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也说:“愈知道时间的价值,愈感到失时的痛苦。”俄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说法更与朱自清的感慨不谋而合:“黑夜到来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

读朱自清的《匆匆》,无人不产生“时光易逝,岁月无情”有同感。同时因为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现象引发哲理思考,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匠心独运,看似司空见惯,实为寓意深刻。使人读了,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得到深刻的哲理启迪,情与理美妙地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人情美

通过叙写平凡的生活小事,用简炼素淡的语言表达真挚、细腻而浓烈深沉的感情,使读者在品味作者如道家常的叙述中体验一种情感愉悦和审美享受,这是朱自清散文的人情美特点。这一特点在《背影》和《给亡妇》两文中表现最突出。《背影》以深切的怀念之情,记叙了多年前“我”北上念书,父亲到浦口火车站为“我”送行时的情景。作品集中描写了一个片段:父亲送行时的背影。尤其是买桔子的细节描写,通过父亲买桔子这件小事,写出了劳碌奔波了大半辈子的慈父对儿子体贴、爱怜、依依不舍的深情。作品中写到肥胖的父亲为给儿子买些桔子带到车上吃,得穿过铁道,爬上对面的月台。尽管这件事对父亲来说做起来很困难,但他却不听儿子的劝阻,执意要去买桔子,似乎非如此不能表达他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下来了。……”平平常常的事情,平平实实地写来,自然恳切的叙述中渗透着浓烈、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感动了读者,使读者油然生起对父亲的崇敬感激之情。这正是朱自清散文人情美的内蕴。也正因有这一审美特质,读者每读一次《背影》都是一次情感的净化,一次人情美的陶冶。

《给亡妇》一文抒写的是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倾吐他对亡妻的最珍贵的感情。作品中写道:“……你的短短的十二年结婚生活,有十一年就耗费在孩子们身上;而你一点不厌倦,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在这一片凄惋的倾诉中,让人看到一个善良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妇女受家庭生活的折磨,以至劳累而死的一生。字里行间凝聚着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同情。作品中写到妻子重病垂危时,作者却远在外地,沉重的遗憾和内疚溢于言表。“本来盼望还见得着你,这一回可就拉倒了。你也何尝想到这个?父亲告诉我,你回家独住着一所小住宅,还嫌没有客厅,怕我回去不方便哪……”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一唱三叹,但却句句从心底渗出,句句如泣如诉。妻子重病垂危,身为丈夫却不在她身边,朝思暮想,只盼早日回家看望照顾妻子,谁曾想回到家里时,妻子已永别人世,可是她临死前还在替丈夫着想!怎不令奔波归来的丈夫扼腕痛心!作者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及未能尽丈夫职责的内疚之情寄托在如此朴素的文字中,使人读来不能不感动。列夫・托尔斯泰说:“作者所体验过的情感感染了观众或读者,这就是艺术。”(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这正是朱自清散文人情美的艺术魅力所在。

启人思想者莫先乎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自清先生的哲理散文和抒情散文于秀丽的文笔中透出质朴,于单纯的意境中蕴含绮丽,既给人理的启迪,也给人情的感染。情理美,人情美,正是朱自清散文给人以美的净化美的愉悦的重要特质。

延伸阅读:《朱自清散文》读书笔记

读完朱自清的各种散文后,我认为他写的散文虽然表面上只是记叙一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旧时代的故事。可是,细细品味下,又可以发现隐藏在文中作者的情感,再结合时代背景,便可品味作者的意图。

个人认为朱自清的《春》描写得那么美好,那么恬美,那么快乐。他将春中的“东风”,“小草”,“树木”, “花朵”,“春雨”,“风筝”等等这些春天的景物,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活泼开朗,奋发向上,体现初春的美好。

文章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地写出了初春时的景色,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感受到了初春时的快乐气氛,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利用对春暖花开中花争相生长的景色,将春的那种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风的描写虽少但十分形象生动,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理酝酿。”将春风中的特点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连春雨,作者都将其写出一种意境美,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这一层薄烟。”“薄烟”就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抓住春雨细小的特点,还写出了美感。

写完了对春景的描写,作者又对人们在春天的活动进行描写,“放风筝”,“赶趟儿”这些事件更加突出春天的希望。

最后,作者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不仅将春天的奋发向上体现出来,更显示了作者呼吁人们在新春之际,要各做各的一份事,不要止步不前。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