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散文

文章 2019-07-17 23:51:23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那四四方方的宫墙之内,仰头四四方方的天,是连南飞的大雁也不愿停留的地方。他被人簇拥着,明黄色的衣服却与周围格格不入,如同明珠熠熠生辉。自始至终他都是被人仰望的天子,感受的都是周围人的谨言慎行,更是高处不胜寒的孤寂。而我第一眼就知道,他是不属于这里的。和我一样,不属于这四四方方的书画院里。

“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该如何作画?”

这是我从他口中听到的第一句话,语气里是与他骨子里那股子书墨气息不符的威严,尽力掩饰也难瞒过我的眼睛。看着周围人议论纷纷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那男人满脸的失望,我眯眸嗤笑出声,手里捏着根狗尾巴草倚在不远处的树旁,笑够了才随意开口。

“不知蝴蝶围绕马蹄飞如何?”

我捕捉到他眸子里突然闪过的星光,转瞬即逝又恢复平静。这一个瞬间我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突然触动一般,我以为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骨子里只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只有千里江山,诗酒江湖,醉里论道,醒时折花。而就在那一刹那,我似乎不捉到了某些微妙的情愫,温柔,又是极致的胸怀,酣畅淋漓的表达。

自此之后,我从四四方方的书画院搬进了那个男人四四方方的侧殿。知我放纵不羁,倒也有求必应,知我天性爱玩,也宠溺纵容。即使我知道他身边的人对我冷眼冷语,却毫不在意。他唤我希孟,我叫他赵佶。

把酒言欢,论尽天下文韬,这时的赵佶才叫赵佶,不添半分掩饰赤裸裸的赵佶,胸怀天下却守内心一份净土。我望着对面的人眉眼带笑侃侃而谈,心里好像多出一份牵挂与担忧。这样的人作为一国之君,屈才也是屈国。就像他与我商量那幅千里江山图,我嬉笑着推脱,他也不再逼迫,总是如此,无底线的纵容。此刻我与他咫尺相望,四目相对,看他敛起笑容,试探着。

“希孟....?”

“赵佶,你给了我千里江山,我也会给你千里江山。”

我目光坚定,生生给自己撑起几分骨气,果毅点头。这年我十八岁,仗着自己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予他一诺千金。我拂袖将棋盘上的黑白散乱,执盏一饮而尽那雪顶含翠,茶水顺着唇角侧颊一路汩汩流入脖颈衣领,手指抹去水渍。凑近他两分笑的明朗,眉眼间尽是孤傲和英气。然后转身,一掸袖袍。

“赵佶,你等我咯。”

从那日之后,我闭门不出,厉声禁止一切旁人的出入,却日日把他扣在自己房里。

“赵佶,我要喝水。”

“好。”

“赵佶,我要吃面,你给我煮。”

“你...................好。”

“赵佶,石青石绿没有啦,你什么时候给我搞来?”

“朕已经下旨了....马上。”

我知道,这半年的日子如果不是他在身边,我的毅力与耐心不足以支撑我完成这幅画,我的笔力和劲道也不足以突飞猛进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我看着那个九五至尊的人第一次为我沾染阳春水,第一次被我气的说不出话,第一次夜不能寐,也是第一次酣畅淋漓的笑,第一次无拘无束的放纵。那么多的岁月,那么长的日子,最后却只能以“亲授其法”来掩盖。

次年四月万物生长,当他看到《千里江山图》的第一眼就被惊艳,随之而来的,我听到的是他这辈子未曾有过的震撼。

“十八岁,大几岁,心力不足,小几岁经验不丰,十八岁才是一个画师的黄金时代。”

我答应他的,他的江山,我花尽心血复刻在宣纸上。透过那层薄薄的颜料,似乎能看见苍劲青松挺立在高山上,涧流更是潺潺不绝。

其实我在见到他第一眼起就知道他不适合做一个皇帝,就像旁人说的“ 会说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可是从来没有人陪我整天作画而不厌烦,更没有哪个位高权重的人会为我磨丹青,没有谁会带着那样温暖的笑意弯着唇角走向你,更不会有哪朝哪代的皇帝给百姓煮面吃,更不会想要舍弃锦衣玉食去诗酒江湖。

可是他什么都答应我了。

我喊他赵佶,他叫我希孟。

后来,我知道他永远逃脱不开这四四方方的天,这里注定要囚禁他的一生,我不想让他两难。那天晚上我将《千里江山图》卷留在桌案上,只是希望能将她日思夜想的大宋江山永远留在她眼里。我不曾带走任何东西,偷偷溜进寝殿看睡着的他最后一眼,然后毅然转身,离开了这四四方方的皇宫。

几年后,《千里江山图》卷的故事在民间散布开来,王希孟的名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我坐在茶馆的角落里,一杯一杯的点那最贵的雪顶含翠,却再也没有当年的味道,只听到远处的声音。

“听说了吗,那个少年画家王希孟,很讨当今圣上的欢心,是个奇才吧?”

“王希孟不是早就杳无音讯了吗,就剩下那幅画喽。”

“你可别不信,他不是个寻常人,作完《千里江山图》卷就化作一缕青烟,钻进画里消失不见了......”

闻言我摇头笑笑。

赵佶,你到底是怎么在外面谣传我的啊?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