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墙的节奏纪实故事

文章 2019-07-17 23:58:19 1个回答   ()人看过

唐高宗时,戴至德任右仆射,刘仁轨为左仆射,两个人同为宰相,共同执掌朝政。按规定,他们轮流值班,接受百姓的诉讼。

有一天,轮到戴至德值班,一个老太太走了进来,呈上一纸诉状。戴至德看罢正想下笔批示,老太太抬头看看他,跟边上的差役打听说:“这位大人是刘仆射还是戴仆射?”差役告诉他,是戴大人。谁知老太太一听,急忙说:“这是不管事的仆射,把诉状还给我。”

大庭广众之下,这场景不能不令人有些尴尬,属下们都紧张地看着坐在堂上的戴宰相,看他如何发落这个不懂事的老太太。不料戴至德一点也没有生气,笑着让人把诉状还给了她。属下们都极为惊讶,因为这是他们唯一一次看到戴大人在公堂上露出笑容。

原来,戴至德和刘仁轨的行事风格迥然不同。刘仁轨为人很和气,在接到诉讼时,总是“美言许之”,至于怎么办,办得了办不了姑且不提,先讨你欢喜了再说。而戴至德却神情严肃,有人告状,他总是“先据理难诘,未尝与夺,若有理者,密为奏之”,意思是他从不不轻易许诺,而是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说。如果调查清楚,确有冤情的,他也不私自处置,总是秘密地上报给皇帝,让皇帝说话。所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刘仁轨的口碑非常好,称他为管事的仆射;戴至德却因为从不表态做主,成了不管事的仆射。

有人不理解戴至德的行为方式,问他:“为什么不替老百姓申冤负责,为自己赢得声誉呢?”他回答说:“刑罚和赏赐都是皇帝的权力,作臣下的怎能盗用呢!”

戴至德死后,唐高宗非常伤心,在朝堂上流着眼泪感叹说:“我自从失去了戴至德以后,至今,再没有听到忠直之言了。他活着的时候,我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总是直言劝谏,从不放过我!”说着,让人把前前后后所陈上的奏章都拿上来,竟有满满的一大筐子!

做好事容易,不贪恋好名却难。懂得把名声让给别人,以隐藏自己的功绩,彰显他人的恩德,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