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本格式是什么样的

文章 2019-07-18 00:12:00 1个回答   ()人看过

现在的剧本有对话多,画面声音描写少的问题。

电视剧靠对话推进剧情

电影靠的就是画面。

《雪国》是一个“天方夜谭”一样,以片中人物讲故事推进剧情展现全貌的电影。

一般我喜欢一个镜头一行,即使不是一个镜头一行,起码,对话和画面要分行。

一场都是画面,一场都是对话,我也不认同,日式剧本是,对话,画面,动作,人物表情和声音元素相结合。描写角度和文笔都比较细致,既容易拍摄,也富有文学美感。

好莱坞的剧本,无论电视电影,毕竟好莱坞和我们情况太不一样了,人家是编剧为王,编剧可以在剧本里指挥导演,但是咱不行,所以好莱坞剧本格式,千万不能学。

中国内地也是剧本格式多多,有的大牌,有自己的独特格式,这也是特权,换个人就行不通了。有的剧本,加双引号,这虽然也可以,但总归,既麻烦又有混钱的嫌疑,不怎么赞同。

有的剧本,如大明宫词,那样的剧本,就是类型剧本,甚至出现了不应该有的心理活动描写,而其语句和太诗意,只能是类型剧本。和大明宫词这个电视一样只有一个。

我看一些有些名气的编剧的剧本,里面出现了“升格”“主观视角”“特写”“特效”,有一个导演,说到此,对此深恶痛绝,嗖嗖发来导演台本,证明编剧写术语纯属狗拿耗子。

至此,白某人从不瞎费功夫写镜头术语。

比较来,比较去,于是决定写日式剧本。以下是日式剧本范例:

《 啊,无声的朋友 》 编剧:铃木尚之

1、满洲旷野、夜(1944年)

货物火车在远方行驶。火车头的前灯和车尾乘务员室的尾灯幻影般地移动着。

2、满洲旷野、夜

火车在黑暗中奔驰。

3、满洲旷野、夜

随着尖历的汽笛声,火车头迎面而来。

前灯刺目的光芒。

火车在轰隆轰隆的车轮声中掠过画面。

绵延不绝的黑色货车车皮。

日式剧本是实用性和可读性的结合,无论是格式还是写法,都适合中国情况。

电影剧本和电视剧剧本也是不同的,电影侧重光影画面和背景声音元素的运用,但电视侧重对话推进故事发展(电视剧,对话里展现情节,画面、背景声音,都是过场戏。)。

以下附加一个电影剧本写作要点:

电影剧本的写作格式、特点:

(1)可视性强,用画面叙事。

(2)画面力求具体,避免过于笼统、模糊不清。

(3)努力运用声音元素。

(4) 文字清爽、干净。主要表现影像、声音、剪辑等。

(5)以场分段,以镜头分行。一个场景一个段落,一行一个镜头。

(6)每段开头注明场号、地点、时间。

如、 22、长安街、晨

23、李芸卧室、晚

(6)注意场景之间的转场要连贯、自然、符合逻辑。

(8)不用或少用专业电影术语

一般来说,电影剧本可以不写内外景别。

电影剧本的要点:电影化的表述。文字清爽干净。思路清晰(影像、声音、剪辑内容)。

也就是,电影剧本,需要让人一眼看去,就觉得,这的确是电影剧本。和电视剧严格区分。

“电影剧本,每一场大概几个字”,这个,基本上没有办法回答的。

只能说,90分钟,大概100到120场,3万到3.5万。

但字数不代表内容,如果剧本里包含的可拍摄的内容多,字数不太多,或者,字数多,可拍摄的内容不多,都是需要酬情增减场数字数的。多了无妨,少了可不行。

有人说,剧本,学的会的人,甚至可以一点就会,学不会,电影学院编剧系学一辈子都没有用。

虽然夸张了。但是,还是有道理的,说的就是,融会贯通和“聪明”的重要性。

剥去格式这样的技术问题,剧本,还是复杂的叙事技巧、语言美学、画面描绘技巧等问题。

格式只是写剧本的基本工具。比如:笔和纸或者电脑是写文章的工具,但绝对不是有了笔和纸或者电脑就能写的出文章。

同理,能教的,都不是问题,不能教的,才是大问题。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各人。

无论是学院派,还是自学成才派,无非就是格式问题。当然,学院派可能入门有捷径。

无论如何,急于求成都可能不成事。

反而是喜欢剧本文学的,可能更有乐趣。

如,因为喜欢莎士比亚而走上自己写剧本的道路。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