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有哪些故事

文章 2019-07-18 02:34:38 1个回答   ()人看过

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达尔文就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达尔文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达尔文的故事篇一

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学校时的成绩平平无奇。他小孩子时即对各种小动物发生兴趣,经常和一些同学到山野间采集昆虫和各种小动物作标本。

达尔文八岁时,在上学的途中,只要见到人家丢弃的介壳,或者见到他未见过的昆虫,都要拿来放进衣袋内,所以他的衣服特别脏,常被母亲斥责。八岁时他已开始试行为植物定名,十岁时已经常留意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惯并加以记录。

十一、十二岁时的达尔文,很顽皮胡闹,又爱说谎,曾因此而被学校开除,乃转到另一个学校作寄宿生。许多教师都认为他没有出息。

达尔文的哥哥喜欢化学,曾在家中设实验室。有一天,达尔文回家时,见哥哥在作化学实验,觉得很有趣,要求加入,他哥哥答应了,并介绍他看一些普通的化学书籍。由此,达尔文在化学方面的知识增加不少。

到了十六岁时,达尔文考入了爱丁堡大学读医学,但读了一年之后,他全不感兴趣,仍然只是经常收集动植物,成绩很差。他父亲认为他不务正业,一怒之下送他到剑桥大学读神学。他对神学非但不感兴趣,而且憎厌。在1813年,勉强完成神学课程。

同年,达尔文得到植物学家汉斯罗教授的推荐,受贝格尔号考察船的聘用,为环球航行的随船博物学家。这条考察船是英国政府派出的科学考察船,主要是探测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和矿物,特别是南美洲热带地区的。

这只科学考察船调查考察了五年。在这考察期间,达尔文发现南美洲的生物化石,与现在生物相似而又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的同类生物,也不完全相同。这种情形,只能用物种逐渐变化来解释。在此次考察航行中,他采集了许多动植物标本,包括化石标本。

考察航行结束后,他开设了试验园地,研究人类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起源和发展,同时整理和分析考察时搜集到的材料和所作的笔记。1859年11月24日,他出版了一本名为《物种起源》的书,书中主要理论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且物种由此而逐渐进化演变。这本书一出版,第一天即售出一千二百五十本。此书一出,引起教会方面的恐慌,召集一些顽固的学者,要粉碎达尔文的进化论,但在事实面前,终于失败。

其后,达尔文还发表了多种论著,计有:《动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攀援植物的运动和习性》、《植虫植物》、《植物异体受精和自然受精的后果》、《植物运动能力》等。

达尔文的故事篇二

19世纪三十年代,达尔文曾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人们没有衣服穿,住的是山洞,或在树上搭一个巢,吃的是野果禽兽,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惊奇地发现一些“新情况”:他们将老年妇女赶进深山老林,让她们自然饿死;在没有食物的时节,则将妇女生的婴儿或小孩分而食之。达尔文“看”不懂,就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部落首领通过当地的“翻译”告诉达尔文:“妇女的任务就是生孩子,生下的孩子有两种用途:一是留下来延续种族的生命,二是供我们缺食的时候当粮食。妇女老了,不能生育了,留下她们有什么用?我们不吃掉她们就已经很宽容了;在饥荒没食物的时候,我们只有吃小孩,不吃小孩我们吃什么呢?”

达尔文痛苦地摇摇头,这里的“人”太残忍了!我要下决心改变这个原始部落不尊老、不爱幼的历史局面。于是,他通过翻译,用高价买下了一个当地男婴,将这个婴儿带回了英国,他要用现代都市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的小孩变成一个“现代文明人”,然后,用这位“文明人”去改变他老家那种“弃老食幼”的原始现状。16年后,这个非洲孩子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通过熟人,把他带回了他的家乡。

一年后,达尔文旧地重游,想看看那个非洲原始部落,在自己委派的“现代文明青年”的领导下,是不是有了质的变化。可是,达尔文到处都找不到那个自己精心培养的非洲青年。最后,他问部落首领,那人是否来了这里?首领回答:“来了。”达尔文又问:“他人呢?”“我们把他吃了!”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我们留下他有什么用?”达尔文无话可说。

到家后,达尔文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愿望和他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个种族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决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文明人’就可以解决的,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这其中有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当适应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否则,他哪怕再高明,终将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啊!”

达尔文的故事篇三

达尔文是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进化论的创始者,他生前常说,他的《物种起源》等著作和学说是“集体的产物”。在一封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那些可钦佩的观察者所搜集的大量材料,我决写不出那本书来。”事实上,他和华莱士的交往便是科学家这种谦虚无私精神的体现。

华莱士是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旅行家,比达尔文小14岁,他和达尔文一样,进行着科学考察的活动,曾到南美的巴西、马来半岛等地做生物考察,采取动植物标本,在同一个课题上进行研究和写作。其间,他读过达尔文的《一个植物学家的航行日记》,也和达尔文有过几次通信,讨论交流研究心得,不过两人都没有提及他们各自的独立研究和正在写作的具体内容。

1858年6月18日,正在努力撰写《物种起源》一书的达尔文,收到了华莱士寄来的一篇关于进化论的手稿----《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达尔文惊诧得目瞪口呆,他说:“我从从未见过有这种更加令人惊奇的偶然巧合。......他现在采用的学术名词,甚至也和我的书稿中各章题名相同......”

如果是这样的话,进化论的优先权将归于华莱士了,达尔文再发表著作,就有抄袭和剽窃之嫌达尔文这时思想斗争十分激烈。要知道达尔文已经从事20多年的研究了,当他环绕全球作科学考察时,华莱士还是一个刚入学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达尔文由于旧病复发,加上孩子们身体不好,使得写作时断时续,进度很慢,才让华莱士后来居上。但他不愧是品德高尚的人,他决定退避三舍,成人之美,建议华莱士赶快将论文发表出来,同时为了避嫌,他打算中断自己的写作,让华莱士独享荣誉。

但是,华莱士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不仅果断地放弃了优先权,而且满怀敬意地对人说:“当我还是一个匆忙急躁的少年时,达尔文已经是一个耐心的、刻苦的研究者了,他勤勤恳恳地搜集证据,来证明他发现的真理,却不肯为争名而提早发表他的理论。”

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达尔文同意和华莱士的论文合并,以合著的名义提交林奈学会宣读。达尔文非常感谢华莱士,他写信致意,并说:“如果有着可钦佩的热情和精力的人应该得到成功的话,那么您就是最应该得到成功的人。”

在华莱士的鼓励下,达尔文在1859年11月24日这一天,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巨著,1250册书在当天销售一空。华莱士高兴地喝彩,称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并将进化学说这一理论称之为“达尔文学说”。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