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剧本《屈原投江》

文章 2019-07-18 03:50:41 1个回答   ()人看过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

宋玉(公元前298—公元前222)

荀子(儒家)(约公元前313-前238)

墨家巨子(墨家)

庄子(道家)(前369-前286)

慎到(法家)(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

陈轸(纵横家)(前?—前309年)

白起(兵家)(?—前257年)

公孙龙(名家)(前320年-前250年)

邹衍(阴阳家)(前324年-前250年)

旁白

第一幕 渔夫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郢都沦陷。同年,秦灭楚,屈原悲愤绝望,准备于汨罗江自沉。

(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缓缓走上台来。身后宋玉神色紧张,紧紧跟随)

渔夫:行人可是楚国三闾大夫?

屈原(目光呆滞):正是。

渔夫:哦?既为官宦,何故至于此乎?

屈原(做悲痛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啊,是以见放。

渔夫:吾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chuó)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夫(面露惋惜,扬长而去):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啊!

屈原(若有所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哼!荒谬!(甩袖而去)

(缓缓走下台)

第二幕 求计

宋玉:老父留步!

渔夫(站定,却不转身):可是为屈子而来?

宋玉(惊讶):先生神机,吾乃宋玉,欲救于夫子,还请先生指点一二。

渔夫:我仅一渔夫,若屈子有心,吾恐无力,先生请回。

宋玉(疾行至渔夫前,行大礼):玉十岁始学于夫子,于今已有十三载。师恩重于泰山,今楚国亡国,夫子遭放轻贱性命,玉虽欲助夫子于蒙浊,奈何知穷力薄,实在是……

渔夫(慨叹):屈子平生耿直,不解吾意。有徒如此,乃屈子之幸。老夫且助你一臂之力,屈子何去,还需看诸子施为了。

第三幕 激辩

屈原于江边行走,浑浑噩噩,身外无物。此时,江上一时竟弥漫起一阵大雾,远方雾中,几个身影聚集一处。少顷,几人似是望见屈原,向屈原缓缓走来,而屈原却毫无觉察。

(屈原走走停停,时而低头深思,时而昂首蹙眉)

荀子(微笑状):吾乃荀况,阁下可是楚国屈原?

屈原(疑惑):正是在下,荀卿集诸子大成,平久闻大名。

荀子(微笑):屈子谬赞,吾等可是在此恭候多时了。

陈轸(上前一步,行礼作揖):屈子可还认得在下?

屈原(思考一下,作揖):可是昔日一起辅佐先王的陈轸?

陈轸(一手于前,一手背后):说来可惜,轸终究未能挽救楚国。如今郢都已破,襄王东迁,楚国已再无吾等容身之所。屈子乃当世英才,不如与轸一起赴齐如何?

屈原(轻蔑):昔日宣王在时,稷下宾客摩肩接踵,齐国强盛一时,代替魏国称霸中原,但自闵王即位却与诸侯交恶,如今的齐国早已不是当年田辟疆的那个齐国了,先生还是另做打算吧。

陈轸(微笑):那屈子以为韩赵魏诸国又如何?

屈原(依旧轻蔑):列国合纵多年,韩赵魏联军可曾胜过一次?

陈轸(皱眉):这……(讪笑)呵,如此说来,倒只有去秦国了,如今秦国最强。

屈原(怒骂):陈君此言可是教我认贼作父?!

陈轸(毫不示弱):审时度势,有所作为,方能成就功业。且君尝为楚王猜忌,又遭两次流放,可有如此父子乎?

屈原(大义凛然):屈氏乃楚国公族,虽沦亡贱贫,亦是楚人。平既为人臣,当遵君命;君要臣死,死不旋踵。

陈轸(行礼):哈哈,如此一说,轸倒是做了小人了。(叹气)吾且去矣,屈子自便。

荀子(叹气):唉,礼法皆乱,纲常不存。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此等朝秦暮楚之人,皆由此而出啊!

公孙龙(上前作揖):屈子以为列国合纵多年,却不敌强秦,是为何故?

荀子:此乃名家公孙龙先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