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天下胎教故事

文章 2019-07-18 05:49:17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国从古至今,许多地方都有“八景”。那么,“八景”之称,是何时兴起的?又为什么是“八景”,而不是“九景”、“十景”呢?

据考证, “八景”之称最早出现在宋代,据《梦溪笔谈》记载,宋哲宗时,有位度支员外郎宋迪,擅长山水画。他曾以潇湘风景为素材,画了“平沙落雁”、“远浦归帆”、 “洞庭秋月”、“潇湘夜雨”、“山市晴岚”、“江天暮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八幅佳作,时称潇湘八景。当时的大书画家米芾看到这些画都拍案称奇,并给每幅画配诗作序,十分推崇。时人集资建八景台于长沙,将潇湘八景图陈列上面。后来,南宋皇帝赵扩对此也产生浓厚兴趣,亲笔题书八景组诗。潇湘八景因此名扬天下,各地纷纷效仿。

要说“八景”的盛行,还得从“大都八景”说起。“大都八景”又叫“燕京八景”,最早见于金朝《明昌遗事》,明昌是金章宗的年号。元代《一统志》、明代《宛署杂记》中也都记述了“燕京八景”,清康熙年间的《宛平县志》和乾隆十六年的正史记载了“钦定”的“八景”,每个景点树“御碑”一块,正面是钦定的八景名称,背面是七律诗一首。

元朝定都大都后,社会太平,文人雅士开始用古风诗和小曲歌咏“燕京八景”。明代迁都北京后,“燕京八景”成了翰林院文人学士吟咏的重要题目,歌咏“八景”之风也吹遍全国。各地文人纷纷找出本地八景,用四言语句命名,并写出了许多八景诗。举国出现了“十室之邑,三里之城,五亩之园,以及琳宫梵宇,糜不有八景诗矣”的局面。至清代,编修方志和家谱之气鼎盛,各地记载名胜古迹时,也就附庸风雅,拼凑“八景”,以装点门面。清朝方志学家章学诚对此便有所批评,认为这些浮夸和附会的景观,都是可以省略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八方”、“八卦”之说,寓意丰富多彩、全面无遗。而中国风水学问十分讲究,风水的重要依据就是八卦,八卦代表生生不息,死而复生,周而复始。因而,选用八个景点,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