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故事精选:橙色的风景线

文章 2019-07-18 05:53:07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闵行的多个地铁站边,或在闵行的许多居民小区旁,都建起了一排排停泊着橙色自行车的免费站点,使用人只须用一张磁卡轻轻一刷,听到一声刷卡成功的语音提示,便可轻松享用。于是,在闵行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十分潇洒地骑上橙色自行车,或前往地铁换乘,或前往另外一个小区办事。橙色自行车犹如一道道橙色的风景线,划过闵行的街道,划过人们的眼帘,很吸引人,也很美。

绿色出行是一篇大文章,尤其在上海这个人口十分稠密、交通非常拥挤、道路不很宽敞的大都市,市民的出行是个恼人的问题。开自备车上下班吧,买辆车的价格不菲,连块沪字牌照也要三四万,再加上油价屡创新高,让人感叹私车难养。自驾不仅消耗能源、污染环境,而且还造成道路拥挤和事故频发等,越来越为这个城市添堵。打的上下班吧,也不现实,工薪阶层,不可能阔绰到天天把米甩到“的” 上。骑车上下班吧,路途迢迢,日晒雨淋,锻炼身体族当然可以,但绝大多数人觉得不是长久之计。

一枝一叶总关情。老百姓的日常出行不是小事,必须把它放到议事日程上来。于是,闵行区政府在全市率先推出的橙色出行从美丽的设想变为眼前的现实,橙色风景线成为闵行老百姓热议的话题。“今天你办卡了吗?快去办吧,家门口就有免费自行车,多方便! ”

虽然我已是有车族,但低碳出行,人人有责。所以平时仍然十分喜欢骑自行车,去附近自由市场买点小菜,或去不远处大卖场买点日常生活用品,骑车极为方便,而开车倒反而成了累赘,停车不便不说,还要付不菲的停车费呢。

也许有人会说,人家国外家家有车,出行多潇洒。其实错了!国外发达国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无节制地开车,人家政府机构的公车很少,人家一人一车的现象也很少,而俄罗斯的私家车当出租车却是合法的,这就使得有效资源得到了最大发挥。许多西欧国家倡导自行车出行已成为一种风尚。笔者去年参观世博会,看到丹麦馆的造型很像一辆硕大的自行车,令人非常感慨。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人家是自行车小国,但人家却用自行车建筑造型来表达和阐述一个城市低碳生活的理念。

我们现代的城市往往是根据汽车的需求来规划的,结果车道越来越宽,车辆越来越多,堵车塞车司空见惯。开车的往往神气活现,仿佛有车高人一等。骑自行车的反而遮颜过街,畏首畏尾,轿车与自行车容易形成对立面,仿佛两者是富人与穷人的象征。宁可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网络的调侃语言让人觉得“泾渭分明”。

再说丹麦。只要有路,首先就必须画上浅蓝色的自行车道,供自行车族畅通无阻地行驶。我相信,丹麦的骑自行车者一定是尊贵的,因为他们遵循了绿色和低碳的原则,自觉做零排放的表率,这样的人值得尊敬。

前不久我也在小区居委会办理了一张橙色自行车免费卡,十分荣幸地享受这一“橙色待遇”。看来,我要经常自豪地骑上橙色自行车,不仅仅是为了出行方便,而是为了做一个自觉的低碳践行者,将橙色理念发扬光大,将橙色风景线诠释到城市的每一条大街小巷。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