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特点论文

文章 2019-07-18 13:34:31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有较成熟的理论加以支持,其实际运用中的很多细节可以为我们的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特点

新课程实施后,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为普通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遍认同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大都是外在形式的合作,有效性低。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成为问题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德国的职业教育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一、德国职业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现状

(一)课堂上运用广泛

一种学习方式是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首先看它运用的普遍程度。小组合作学习诞生于美国,后来普遍运用于美国的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德国不仅在普通中小学教育中成功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也应用于职业教育。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不论双元制学校还是非双元制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都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学习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成人培训。2007年至今,我国派出的各期、各专业在德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二)教师应用自如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教师对某种学习方式运用的熟练程度是判断其是否成熟、普遍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大都能自然熟练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课堂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而且将这种学习方式与各种行动导向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相结合,如案例教学法、四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这种结合,使得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实用、有效,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学习任务分配与教学媒体的结合更合理,教学流程更加清晰。尤其是对于专业课教学,这种结合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也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耗时多、效率低的弊端。

(三)有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

德国的职业教育全球享有盛誉,不仅实践效果好,而且有自己的理论研究体系。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和理论阐述,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Buder是lnWEnt的一名老师,上课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而且总能结合我们“职业方法论”培训方向,在学习进程中有机地穿插、点拨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

二、德国职业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一)所需的教学媒体

准备充分与小组合作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学媒体准备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用的文本材料,包括图片、文字、卡片、工作页、表格、客户要求或订单等;

二是电教媒体,如投影、电脑、打印机、网络、图书馆等,这些在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小组的成果汇报展示是必需的。电脑按学习需要配备,或人手一台,或小组一台,可以上网;三是专业课专用的教学媒体,包括设施设备、工具、材料等。所有这些,教师都有精心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例如,全日制学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信息技术处理课程,各种所需的媒体如电脑、客户的订单、账单、资料柜、打印机、印章、打孔机等,一应俱全。

充分的媒体,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有些材料是根据学习需要课前就发给学生的,如顾客的申请。对于小组完成任务后展示用的材料、媒体,德国的教师从不吝啬。

(二)任务要求明确、具体、真实

德国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都很明确,这从他们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表述要求、学习任务的布置等教学环节上就可以见出。

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教学目标,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编写、教学目标的表述都清晰地体现出这一点。例如,我们把一个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泰式十二式按摩的知识”,对我们久已习惯且自认为非常明确的“掌握“这一要求,老师却反复追问,一定要弄清楚“掌握”的具体涵义,是“了解”一些就行还是“会做”。德国教师要求教学目标一定是明确的、具体的,例如“画出……的图表、列出……的构成部件、说出……的步骤”等,让学生知道具体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标准,不能笼统含混。这一教学特质也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学习的任务、分工、完成时间、成果的汇报展示方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德国的职业教育还强调学习场景的真实性,即便是全日制学校的文科类专业,也总是力求做到模拟场景的真实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真实的责任。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检测线路这一学习场景,教师将22名学生分组,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份顾客递过来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是跟着顾客的申请一步步往下走的,发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再如,经济管理专业的信息技术处理课程,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组,一个组模拟企业,一个组模拟与这个企业相关的外界,当给定的任务完成后两组互换,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对企业的情况都能全面了解。模拟企业内的一组,全部使用计算机操作,订单是教师准备的,其中人事部门2人,财务部门2人,仓库管理3人,销售部门2人,小组内的每个人再细分,承当不同的任务。正是这种明确、具体、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高质量的目标达成。

(三)注重交流汇报环节

凡是小组合作学习,必有任务结束后小组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德国一般都是小班授课,班级人数在20人左右。分组时,小组的人数一般在2-5人左右。不论分组数量是多是少,教师总是让每个小组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逐一汇报展示。而且,一般采用学生边展示、边讲解的方式进行全班范围内的交流,然后有教师的点评。卡片、展示板、幻灯片是最常用的辅助媒体,有时,也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师总是把这些媒体准备得很充分。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锻炼机会,教师有时特意安排平时活动中参与较少的学生来做。如果本小组的结果前面的小组已经陈述过,教师就会提示只补充自己与其他小组见解不一致的地方,学生也很快就能学会如何节省时间来陈述自己的结论。这样,每个小组的学习结果,就通过交流、展示得以丰富、拓展、深化。

(四)评价着重于学习内容本身

德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教师对各小组的结论加以归类,这种评价方式更适合多因素的问题探讨;有时,是各小组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者给出其他学员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加以对照。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每个小组结束汇报之后,实时进行逐一点评,这种方式是最常用的。德国的老师一般先肯定每个小组做得出色的地方,然后提出从中发现的问题,与学生讨论,而这些地方往往就是学生没有考虑到或者做得欠缺的地方,而且一般都是非常细节的问题。对学生仍然不能给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教师会很中肯地给出建议。这也是鼓励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教师很少对比评价各小组的结论,不在各个小组间分出高下优劣,而是注重每个小组自身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因此评价就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不是只注重结果。

(五)合作是分组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德国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既是形式和手段,又是教学目标之一,学会合作本身就是分组学习的重要目的。教师会通过不同形式的分组训练,让学生在分工中学习合作。有时,教师会对同一问题提供出不同答案,但是要求每个小组只能选择一个结论、一个答案,其目的是为了让小组内的学习者学会妥协、学会合作、达成共识。由于结论由全体小组成员讨论后得出,因此,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学会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又要学会妥协,只有这样,小组才能在合作中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非常明晰,即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能力,尤其是妥协的能力。有时,教师会要求所有的小组最后形成一个结论,这是为了让学习者学会小组间、团体间的合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