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莲的散文诗

文章 2019-07-18 13:51:45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是一朵夏荷,盛开所有的芳情,将脱俗的你,苦苦寻索。”

——题记

1.

一方水湄,于筝弦的未央,开出亭亭静植的你。

千年的古韵,穿过秦时的月色,汉时的清风,穿过唐朝的泪光,穿过宋室的清明上河图,从中原的胸口,汩汩流淌。

流过风烟,流过烽火,流过明清的古道,流过枯藤老树,流过昏鸦的翅翼,流过瘦马的疾蹄,流过今朝的西风,流向我。

2.

拈你一朵莲魂,我忘了晨阳滴露的清响;我忘了朝云开放的声音;

我忘了静夏的午后,清照于西窗下的那声声叹息;我忘了夕阳落寞的瘦尽;

我忘了星子一帘的私语;我忘了今夕何年;我忘了……

拈你一朵莲魂,我轻轻种在我前世秦筝的经纬上。

饿了,我轻饮莲香;渴了,我淡饮莲露;热了,拈一朵莲痕,我轻轻掩向骄阳。

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我一身素裙,长发飘飘,临于你的水湄,望你出水的模样,我倾魂顿成痴。

倾听你出水蚀魂的清音,我无以拦截,拦截心中柔软的共鸣与震动,化为我眸睫一帘泪滴的晶莹。

你的清韵,濯清浊世,濯清千古,濯清夏花眉尖的最后一粒微尘,濯清夏蝉慵倦的轻鸣,濯清落霞归隐的脚步,濯清我凝眸前的一痕风露。

拈你一瓣清香,我愿闲枕莲夜,独抱明月以长终……

4.

人生岁月一天比一天清瘦。眉尖的风烟宁静淡远,指尖的浮华渐行渐去。

惟愿听西窗的竹露,滴滴清响。惟愿听南塘的月色,踏着清夜的无声,幽静升起。升起在你如水的眉头,送我一段隔世的荷声,送我一朵隔世的幽香。

拈你一朵清韵,我醉枕于月痕中,醉枕于心爱的古筝畔,醉枕于你如水的诗意里,醉枕于你独拥的馨香中。

拈你一朵清韵,拈一指轮回,惟愿——惟愿卿伴我,伴我于筝魂中淡静涅磐。伴我于筝魂中,淡静涅磐。

后记:

《出水莲》为古筝经典名曲之一,流传于海外多个国家。是为传统的广东汉乐客家筝代表曲目之一。客家人即为避战祸,由中原先民经西晋末年、唐朝末年、北宋末年、明末清初、清后期五次大规模长途迁徙,流亡分散于南方各地的汉人。客家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仍保留了自己原地域的传统风俗习惯及文化艺术形式,与当地的文化融汇交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莲花乃为花中君子。《出水莲》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宋.周敦颐《爱莲说》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寓意,于古筝的清雅幽淡,轻揉慢按间,抒人生一份淡泊致远的高洁情怀。师曰:“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可有多少人能如此清醒地认识自己呢?更勿说达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之超然境界了。故望弟子们于《出水莲》中,于幽美静远的筝曲中,寻找迷失的自我,善修其身,善思其德。深悟人生之哲理。

《出水莲》是我听之凝泪的筝曲。是我自何时始,心,已被其满满当当填实,自此再无力腾出多余的一丝间隙,来安放日月,安放星辰,安放世界的那筝曲。《出水莲》被“中国音乐学院”列为古筝六级考级曲目。亦是我所选八月下旬古筝考级曲目之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