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眼中的新贾汪书信

文章 2019-07-18 14:46:04 1个回答   ()人看过

贾汪区历史悠久,远在商周之前就有人类定居,生息繁衍。明朝万历年间,水盛草丰,东北有泉汇而成汪,贾汪称泉城。临汪而居,因贾姓人多,故称“贾家汪”。

2016年我眼中的新贾汪书【篇一】

贾汪,我的家乡,养育了我20年的故土,那里有我爷爷奶奶的坟墓,有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有很多象我一样50万老贾汪人太难以丢掉的东西,然而眼看着坯州的崛起,眼看着大黄山大庙的长足发展,再看看贾汪窄窄的街道,四处的垃圾,到处吹牛打牌乱吐痰的贾汪人,看看四处上访告状老百姓,和为工资大闹市委市政府的公安、法院干警,再看看今天晚上区委区政府门前的长长队伍的老师。我不禁要问,贾汪怎么了,我的家乡怎么了。。。。

诚然,贾汪因煤而兴,因煤而废,区划时又被抛弃,贾汪背负的历史包袱太多太重了。但区划多少年了,这些年贾汪究竟有没有发展?发展了多少?与兄弟区县相比是快了是慢了?关闭煤窑多少年了,贾汪的的工业究竟怎么样?有哪些真正拿的出手的支柱产业?引进了多少外资?我不知道,也许在政府的报告中有被统计有增长,但为什么贾汪的工资一直不高,以至于连吃皇粮的公安法院干警都要群起去市委市政府要说法,以至于辛辛苦苦几十年的老师都要成群结队的到区委门前要饭吃。难道真的是这些人要价太高?难道真的是这些人素质太低不能理解领导的为难,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不禁要问下一个以这种极度不和谐的方式向党委政府要饭吃的会是哪个,下下个是哪个,下下下个又会是哪个。。。。。。我们的党委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又会以什么言语答复下个、下下个、下下下个。诚然贾汪的发展不利有历史的原因,有国家宏观政策的因素,但我们的党委政府能把贾汪的现状归咎于历史,归咎于国家政策吗。每一次都拿历史的包袱、财政的困境来说事吗?贾汪的百姓是善良的,他们可以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相信党委、相信政府,但我们的党委和政府还怎么能让百姓这么一次一次再一次的去相信你们。

试想一个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连公职准工职人员的工资都解决不好,百姓又怎么能要求他为这个地方的发展和谐建设做什么?贾汪的百姓不怕生活艰难,贾汪的公职人员也不怕工资比市区低一大截,那贾汪人怕什么,怕没有希望,怕这种怕了十几年的日子会一直无休止的延长下去,延长到他们的子孙后代。

我不禁又要问,为什么坯州为什么那么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大步一大步的向前发展,毫不留情把贾汪丢在徐州的最后方阵中。难道真的因为他是县级财政吗?难道因为坯州有什么优惠的政策吗?党委政府再拿历史拿财政说事的时候,为什么不说说其中人的因素呢?为什么不拿坯州党委的发展精神、发展干劲来进行横向对比呢?坯州人敢于打破官场的潜规则,敢于提拔能发展的人,不等,不靠,不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神话。不打破贾汪官场的那一潭死水,不打破短平快的政绩观念,贾汪别想发展,永远别想。

人民支持什么样的干部?人民拥戴什么样的政府?人民永远支持那些能发展会干事的干部,百姓拥戴能带他们过好日子的政府。为什么坯州的李书记能在舆论的洪流中毅力不倒,因为他为坯州百姓干了好事干了实事,坯州人民当然支持他,当然拥护他。贾汪的百姓盼望能真正带贾汪走出困境的干部盼了很久,也许还要接着盼望下去,但一旦这样的人出现,但一旦这样的人出现,我想贾汪50万父老也不会吝啬他们的支持和热情,毕竟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最有良心的。也许笔者对贾汪的现实描述地太悲观了,也许笔者对执政曾经执政诸公的评价有失偏颇,但请肉食者体谅贾汪人民思变,想发展的迫切心情。。。。。

收笔在即,我的眼睛湿了,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贾汪,我的家乡,我的痛。

2016年我眼中的新贾汪书【篇二】

我的家乡是从一个破烂不堪的乡郊野外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城市。

以前的贾汪,马路坑坑洼洼,到处都是炭灰,房子非常破旧,人口也很少。

可是随着世界的发展,现在的贾汪比以前的贾汪恰恰相反马路平平整整,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房子很整齐,人口也很多。

贾汪变化的真美哇!

2016年我眼中的新贾汪书【篇三】

我从小就在外面漂流,可以说对徐州各个地方的人都有深切的接触。沛县,丰县,铜山,邳州,新沂,孙宁,市里,都有不少朋友,另外还有江苏各个市的人。十几年来,对各个地方的人接触多了,必然会有一些主观或客观的评价。不过我有一个由衷的感受就是,贾汪人最讲究,最实在,在外面认识的贾汪人都非常受外地人喜欢,与周围人交往都特别融洽。还有一点是贾汪人特有一种豪放气概。

当然不是我自己作为贾汪人吹的,其实我在贾汪确实没呆多久。除了贾汪以外,给我感觉最好的是沛县人,可以说大多数沛县人都给人一种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感觉,比较磊落,热情。

有被人评价好的地方,那就必然会有给人印象最差的地方。徐州有两个地方的人是让我现在朋友圈(全国各地)一提就呵呵的,确实把徐州的形象拉低了不少。当然在这里就不说是哪里了。

更多热门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