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祖庭重阳宫散文

文章 2019-07-18 16:51:28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从小特别喜欢看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从中知道有个叫王重阳的武林奇才,武功造诣深不可测。他年轻时抗金,失败后出家修道,在终南山创立全真教。后在华山论剑中,他打败四大高手,夺得《九阴真经》,是举世公认的武功天下第一。王重阳弟子中成就高者有七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也就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全真七子。

重阳宫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修道和葬骨之所,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尊称。王重阳出生于富裕家庭,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他痛恨南宋政权孱弱,偏安江南,置北方沦陷区人民处水深火热于不顾,对于金军入侵一再妥协退让。他痛恨自己报国无门,才华难以施展,遂四处游学。1159年的一天,游学于甘河镇的王重阳,正准备到街上的酒肆饮酒,忽见两个身材高大,长相、服饰一模一样的人,散发披毡,大摇大摆地行走在街上,提气吆喝,声若洪钟。王重阳十分惊讶,就紧随他们来到了一个僻静处,二话不说,磕头跪拜。两位异人相视而笑,异口同声地说:“此子可教也!”他们盘腿打坐,振振有词,传授王重阳口诀,然后站起来,向他挥挥手飘然而去。那口诀正是道教内修真决,王重阳看一眼便心领神会。这就是王重阳“甘河遇仙”的故事。王重阳在《遇师》诗中写道:“四旬八上得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一粒丹砂色愈好,王华山上现殷红。”

得到道家真传后,王重阳遁入道门,在甘河之南的南时村修炼。不过王重阳修炼的方式与众不同,他深挖洞穴,名为“活死人墓”,居内修炼,外边悬挂着“王害风之灵位”的牌子。他在《活死人墓赠宁伯功》诗中说:“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四年后,王重阳功法大成,便封填墓穴,在终南山下的刘蒋村北面搭一个草庵居住(今重阳宫祖庵),继续修炼。修炼期间,他改名嚞,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又过了四年,也就是公元1167年,王重阳功德圆满,便焚烧草庵,开始了传道生涯。王重阳精研道学哲理,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作为道徒必修的经典。他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也不信白日飞升(羽化)之说,以内丹修炼为主。他主张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是修行的真正捷径。他主张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平等,三教合一,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其为全真教。王重阳将古人养生之学融会贯通,创造“内丹术”——天、地、人三仙大法,为中国养生学和气功医疗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传统道教自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改革后,历隋、唐、五代,至北宋末年,已呈衰落之势。王重阳以新的主旨、教规、修炼方法,创立全真道,完成了对道教教理、教义及外在体制形式等方方面面的革新,从而促成了中国道教的新生。1167年,王重阳赴山东牟平、文登一带传道,收马钰(马丹阳)、孙不二(女)、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王处、郝大通七人为徒,世称“全真七子”,并制定道士出家制度曰“全真”。1170年,王重阳率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徒返回关中途中,病故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归葬于终南山北麓刘蒋村故庵之侧。王重阳弟子丘处机受到元太祖的器重,全真教在北方愈益兴盛。

元代时重阳万寿宫盛极一时,宫城东至涝峪河,西至甘峪河,南抵终秦岭,北临渭水,殿堂楼阁多达五千余间,住道士近万名,宫观规模之大为国内道观之首。户县重阳万寿宫,与王重阳弟子所建的北京白云观、山西芮城永乐宫,合称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元世祖时,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马丹阳袭掌全真教,于其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二字为额。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邱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明代以后,重阳宫开始衰落,规模逐渐缩小。现存的灵官殿、七真殿均为清代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规模远非元代可比。

重阳宫的山门是一座中国古典式建筑,斗拱勾连,挑檐飞角,黛瓦灰墙,鸾鸟走兽,气派非凡。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天下祖庭”之金匾,清晰可辩,门首两侧屹立一对石狮,威武逼人。大门正中上方竖匾木刻的“大重阳万寿宫”几个大字,闪烁着金色光芒,典雅浑厚。大门两边的木牌上有副楹联:“胜地立宫挹终南秀气,澄源开派弘道教真传。”两厢的侧门门额横书“正心”和“诚意”,字体圆润规整,透着一股道家仙气,令人肃然起敬。

进入山门,只见苍松翠柏,银杏参天,草青木秀,绿树成荫。青灰色的殿堂,红墙金顶的大殿,在绿树的掩映下古朴典雅,没有丝毫的奢华,无愧为道教全真派圣地。一条甬道直通前殿——灵官殿,这里供奉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王灵官姓王名善,其像威武凶猛,火红脸膛,双目圆睁,额上还有一目,锯齿獠牙,虬须怒张,一手执金鞭,一手执金砖,身披金甲,足踏风火轮,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足以镇服妖魔。殿门首高悬“善恶昭彰”金黄色大匾,大柱子上刻有一副对联:“金砖有眼是非别,铁鞭无情善恶分。”前殿两侧各有钟楼和鼓楼两个阁楼,钟楼挂着竖书的“和谐之音”匾额、鼓楼挂着“天籁之音”匾额。

前殿左右有门通中殿——七真殿,一副“何劳妙手竖吾像,但愿君心合我心”的楹联悬挂于木柱前,八卦图式的木格玄窗,雕器纹宝的木契墙裙,工笔重彩的檩椽,据说木刻的乾隆皇帝圣旨就存放在此间。七真殿里摆放的是祖师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泥塑彩像,鲜活生动,栩栩如生,如见其人。西檐墙头有一十几方寸的残断石刻画像:月色黯淡,树石隐伏,一个蓬头蓄髯、驼背狰狞之人,翘首捏须,嬉笑着目视灌木丛中的那个鬼。只见那个鬼颧骨突兀,还以笑脸,假意讳情,殷勤备至,佝偻着瘦骨嶙峋的身躯,显得无辜可怜,委屈难当。一看落款,大吃一惊,原来是唐代宫廷画家吴道子的名画《钟馗捉鬼图》。钟馗传说是户县人,能打鬼驱除邪恶,是当地人敬仰的神灵。

两殿之间是一小小院落,花草茂盛,有距今六百余年的两棵并生黄杨树,为明代重阳宫主持侯圆方所值,树高七尺,树冠达六米,相依相存,如同姐妹。此树秉受终南山之灵气,重阳宫之仙气,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堪称园林中的一大奇观。

后殿大概属正殿,高台之上,雕花石栏围护,石阶分左右,中间是大幅石刻海天之上双龙戏珠以及略小一些石刻八卦罗盘。两层五间的大殿,正中悬黑底金字“重阳宝殿”匾额,两旁分别是蓝底金字匾额,“甘水仙源”和“开化辅极”,二楼竖悬描金“大道光明”匾,看起来气象雄伟。重阳宝殿正中供奉着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两侧供奉着和玉蟾、李灵阳两位真人。

正殿后面又有一大殿模样的建筑,便是闻名遐迩的祖庵碑林。碑林陈列元代道教全真派石刻文物八十余通,大多数为螭首龟趺或方趺,其中碑石五十五通,含金元时期石刻《全真教祖碑》《重阳祖师仙迹记》《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等三十一通,详尽地反映了重阳宫和道教全真派发展起落轨迹,全真教与金元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紧密关系及有关寺院经济的状况。《气功秘语碑》等所记载的全真教修炼方法,为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医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堪称中华民族的国粹。元代皇帝圣旨碑七通,其中五通以巴思巴文、波斯文和汉文合写而成,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元代文献译名的来由及演变具有重要价值,是研究古代蒙古语言的第一手资料。唐代吴道子戏笔碑、重阳画像碑、北七真画像碑,元代名书法家商挺、杨奂、姚遂、宋勃、王磐、李道谦、孙德烃等撰书的道行碑等,特别是赵孟頫所书《大元敕藏御服碑》、《孙真人道行碑》,乃是中国书坛瑰宝。

再往前走,就是王重阳的墓区。王重阳墓区包括古银杏树、祖师“脚印石”、白云灵祠、重阳纪念塔等。自1172年,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徒搬王重阳遗骨安葬于师庵故地,至今已八百余年。王重阳墓座北面南,青砖墓冢,花草环绕。墓门刻有一副楹联:“九转神丹就,一灵真性存。”墓右前侧为古银杏树,左前侧置“脚印石”与新建的“王重阳纪念塔”;正前是复建的“白云灵祠”,为拜谒祭祀之所。

王重阳墓西南侧有一株古银杏树,人称"千年银杏树",相传是马丹阳为师父守墓而植。银杏树高约十丈,树身挺直粗壮,枝杆向四面伸展,苍老遒劲。树身空心处生长出一株柏树,故人们又称千年银抱柏。后来柏树枯死,古银杏树仍发芽开花结果。十年浩劫,王重阳墓遭毁,此树枯死,后复活,渐生枝叶,直至重阳宫恢复道教活动以来,枝叶繁茂。当地信众称其为“神仙树”,并将平安带拴系上面,以保子孙平安,阖家幸福。

太极园位于三祖殿后面,传说王重阳曾在此处练功。他摆放二十四个碌碡,象征宇宙间二十四个方位,包含了“一气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政八卦九宫十极“之意。王重阳在“活死人墓“辟谷修炼静功,后在此习练动功,动静结合,勤修苦练,太和充盈,参透宇宙玄机,悟出人间大道,终成正果。脚印石上有王重阳演道之真迹,丹灶石是他炼丹之遗物。传说当年王重阳在练功时,鞋中的一粒沙子因为浸染了他的仙气,见风就长,虎虎生威,后被他蹋了一脚击了一掌,就再也不长了。如今,巨石上几个硕大的脚印依稀可辨,被称作祖师脚印石,而巨石突兀的顶部仍是王重阳击了一掌的印记。脚印石出现五种颜色,代表王重阳练功所采的五行之气。

游历完重阳宫,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对道教全真派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全真教、全真七子、王重阳、活死人墓已不再是一个玄之又玄的抽象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活物。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