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唐诗鉴赏

文章 2019-07-19 03:33:52 1个回答   ()人看过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作品介绍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0卷第17首。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原文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作者:唐·王昌龄

槠柟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注释

1、郴山:山名,在令湖南郴县。《水经注》:“黄水又北流,注于耒水,谓之郴口。”郴,全诗校:“一作柳。”野人:乡野之人,农夫。

2、槠柟:皆南方常绿乔木,叶经冬不凋。

3、柯叶:树的枝和叶。

4、阴壁:面北的山崖石壁。

5、景:日光。沿曳:顺流而下曰沿;牵引曰曳。这里指纤夫沿江拉纤。

6、“响答”句:指纤夫们的号子声此呼彼应,随兴酬答。

7、旦夕:早晚。犹时时。

8、迅孤舟:快速行船。

9、崩剥:崩塌,剥落。

10、石脉:岩石的纹理。横亘:横贯。

11、万古色:从古以来便是如此的景色。

12、物由:物理原由。

13、盈缩:指世间事物的消长、进退、屈伸、隆替等。14耆老:指年高德重受人尊敬的老人。中州:指中原地区。

14、舛:困厄,不幸。全诗校:“一作外。”

15、阴火:王嘉《拾遗记》载:“浮玉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昽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

16、丹砂:即朱砂。古时道士以朱砂练丹,以为服之可以长生不死。

17、苏耽井:《水经注》卷三0引《桂阳列仙传》载:苏耽,郴县人,少孤,养母至孝。一日辞母曰:“受性应仙,当违供养。……年将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饮水,可得无恙。”井在郴县。

18、同:全诗校:“一作问。”疚:忧苦不幸。

19、筹:谋划,策略。

20、风湍:风浪急流。阻修:道路阻隔遥远。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繁体对照

卷140_17出郴山口至疊石灣野人室中寄張十壹王昌齡

槠柟無冬春,柯葉連峰稠。

陰壁下蒼黑,煙含清江樓。

景開獨沿曳,響答隨興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疊沙積爲崗,崩剝雨露幽。

石脈盡橫亘,潛潭何時流。

既見萬古色,頗盡壹物由。

永與世人遠,氣還草木收。

盈縮理無馀,今往何必憂。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雲議舛降,豈是娛宦遊。

陰火昔所伏,丹砂將爾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