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记事800字作文

文章 2019-07-19 04:01:03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在这个春雨绵绵的清明节里,它令我们在怀念过世的亲人的同时,更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清明节,让我多了一番对人生的感慨。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清明记事800字作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记事800字作文

暮春三月和风徐,草色烟光乱莺啼。

问道路人何所去,是否纷雨又入迷。

二十四节气里,清明应该是最适合于祭祀逝去的先辈们的最好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中国人大多都是会来到逝去的先辈们的墓前,寄托自己无限的敬意、哀思及思念。想来这也就是国人们遵循的传统,一直沿袭着。时至今日,在清明节这样的日子里,这一传统仍然固有的存在,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这传统仍在不断地影响和教育着我们今天的人们,并将会通过今天的人们的手,传承到再下一代的人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以至于千世,万世的子孙。

祭祀踏青是为清明这种日子的主旋律,想来应该会有大多的人会和我一样,有着这样的认同。虽如此,但对于清明,于不同的人看来,却也会有着不同于主旋律之外的感受。

在唐代诗人杜牧看来,清明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好在诗人自身能于这种情感纠结的纷纷雨丝天气里,以及路人为祭祀断魂的先辈而行走在路上的世界里解脱出来,诗人笔锋一转,随即将人引入到一个清新的世界,“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读来确然是颇有些自然的清新之感,让人不必为亲人的逝去而过度伤感。本来嘛,生老病死的的事,是自然之理,而于尘世中的我们,又何必过多地为生老病死的事而伤感呢?所以多年来,一直喜欢此诗,喜欢诗中的那种清新和自然。

而在唐代另一诗人白居易看来,清明的感受又与之有所不同了。在诗人《寒食野望吟》一诗中,诗人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此诗读来竟多了些兴味萧然惨淡之味,但毕竟诗人也看到人世的生死别离,这也是谁也不改变的事实。人生嘛,无论怎么样,最后都必然是该来的来,该去的去。聪明也好,糊涂又该如何,巧惠也好,愚钝又该如何,最后也都必然是“人归去”。生亦可曰归去,死亦可曰归去,自然的法则里,人亦随性,任乌啼鹊噪,任棠梨花映白杨。联系到最近身边发生的一些生死别离之事,倒亦颇喜欢此诗。

去岁今年,不觉间人亦长了一岁,一岁中发生的太多的人和事,有的可以给人欣喜,有的可以使人感伤。然而更多的时候,是象清明所带给人的感觉一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因境而异,纷纷扰扰之间,也许这也就叫做红尘。换句话来说,红尘不亦就是芸芸众生在自然的法则里的生老病回。

清明记事800字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清明,我们全家去给爷爷扫墓。

清晨,我们全家在匆忙中上路,因为是清明,路上格外堵。我坐在车里,不时的看着表,好像上学快迟到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待我们到墓园时已经快十点半了。

事不宜迟,我们快步走进墓园,径直向爷爷的墓走去。太阳,高高的挂着,但那光,并不温暖,无法融化我心中的冰。是的,爷爷的离去,一直是我心中无法愈合的伤。

墓碑上,爷爷慈爱的笑着。那笑,让我心中不禁一紧,还记得小时候,天天在家里和爷爷躲猫猫,那时的爷爷很健康,天天跟我乐呵呵,我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一老一小其乐融融。爷爷随和乐观,从家中的我到隔壁的叔叔阿姨,再到楼下的大伯,没有一个和他关系不好的,他是我们这栋楼的“开心果”。那时的我十分开心,仿佛世上一切烦恼都和我没有关系……突然,一切都变了,爷爷病了,手术中一个失误,让我再也见不到爷爷了,我清楚的记得——送行的那个晚上,我在妈妈怀里哇哇的哭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往下掉,怎么也止不住,我就不明白了,爷爷这么好的人,怎么突然间就没了呢?!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架纸飞机,青绿色的,因为爷爷最喜欢这个颜色。纸上,我写了很多很多,但这依旧无法充分表达我对爷爷的思念。每当我被爸妈教训时,爷爷总会站出来,帮我“教训”他们,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会抿着嘴偷乐,享受着这份“快乐”。爷爷一直是我坚强的后盾,可是还没来得及我回报爷爷,他就走了,他留给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留给我慈祥的笑容……

突然,父亲拍了下我的肩膀,我的思绪被拉回了现实。我蹲下身子,双手轻轻地把纸飞机送到台阶上,一颗颗泪珠无声的滚落了下来,打湿了台阶上的纸飞机。我本能的站到后面,想通过沉默掩饰心中的悲痛,但我没有忍住,我拭了拭泪水,不禁哭的更厉害了。“哭吧”妈妈把我搂进怀里,眼中亦流露出悲伤与难过,我到这里来了五六次,每次都以这样的方式告终。

临走之时,我又看了看墓碑,爷爷正对着慈祥的笑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