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蛊前夕的故事

文章 2019-07-19 07:24:43 1个回答   ()人看过

 总评:整蛊前夕的故事,因为充满了孩童的快乐而增加了本文的可读性。本文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取材真实、描写生动、充满童趣,以“一些捣蛋鬼”“准备跟MS苏开个玩笑”为引展现出班级生活的别样多彩与趣味。在文中,作者显然是一位跃跃欲动的整蛊爱好者,或者是一位喜欢给班级生活添加“风景”的同学,虽然只是“前夕”,但作者却把把整蛊演绎得淋漓尽致。文末一句“被蒙在鼓里的老师像往常一样上起了课”让读者忍俊不禁。

都说六年级的学生性格古怪,思想前卫,我们也不例外。记得MS苏曾是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她开朗的性格和她搞笑的个性使她成为了我们的好朋友。这不,记得一天下午第一节英语课的预备铃一响,我们班的一些捣蛋鬼就准备跟MS苏开个玩笑。(正因为老师是“好朋友”,于是学生就开始“放纵”了,开篇入题自然。)

这个主意还是由调皮鬼林林首先提出的:将黑板擦放置于门与门框之间的小缝隙上,待老师推开门时,门的距离拉大,黑板擦就会掉下来,虽然不会砸到头,但准会吧老师吓一跳。(清楚地写出了“整蛊”的内容。)可是这个主意想来简单,做来却难。由于门过高,我们无法将黑板擦安全“送于”门上。于是大家一致决定用跳的方法。瞧素有“三块冰”之称的三人组首先登场,只见他们一个个都先退到离门最远的一个角落,接着运足气,一股作气来了个猛冲,但由于速度太快,头号冰险些与门来了个“亲热的拥抱”。接着第二块“冰”也陆续登场,可由于身高的问题,仍然没有成功。至于第三块“冰”廷廷就更不用说了,1米四的身高也够难为他了。(动作描写生动,用词风趣,值得表扬的是对“安放”黑板擦的描述详略得当,抓住“头号冰”写生动来,其余的一笔带过,行文显得简明扼要。)

只见第一个办法失效,大家只好采取第二号措施——扔。不知在谁的带动下,扔黑板擦事件拉开了序幕。男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尝试,但始终都不能成功,大家渐渐失去了信心。此时,一个个子稍微高一点的同学轻轻(地一)扔弃了黑板擦,只见黑板擦稳稳地落在了门上,大家顿时兴高采烈,于是都回到座位上准备观赏这一场好戏。就在这时。(,)一阵强风吹来,硬是一个劲地将门“踹”开了,黑板擦随着“叮咚”一声从门上掉落下来。(从“送于”到“扔”,整蛊事件开始升级,但都不顺利,“准备观赏这一场好戏”的同学们接下来有什么好策略呢?作者无形中设下了个悬念。)

垂头丧气的大家无奈之下决定利用靠墙第一桌同学的位子作增高物,实行最后一个备用计划。虽然这个办法十分好,但第一桌的同学可倒大霉了。首先带头的是杰杰。(,)只见他单手撑支与(在)桌(面)上,接着以一个敏捷的姿势,“跃”到了桌上。站在下面的同学讲(将)黑板擦递给杰杰。(他,他)杰杰小心翼翼地将黑板擦放到门上,然后跳下桌,宣告任务完成。可是好奇(“强”)的同学们可(并)不愿意让功劳全部被杰杰抢走(全部功劳),于是便故意弄丢黑板擦,让自己一个劲地尝试,整个教室顿时沸腾起来,(作者写到这里加速了“整蛊”高潮的出现)

个个都被男生们的精彩表演吸引住了。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老师来了!”,胆小的同学们连忙摆放好黑板擦的位置,回到位子上,再次准备欣赏好戏。可是被MS苏称为“干女儿”的乖乖女可(却)不愿意让自己的“干妈”受害,于是一个箭步上前,将黑板擦取下放在讲台桌上,大家一致抱怨,可也无可奈何,因为老师(已经)进门来。就这样,一场即将上演的好戏泡汤了。我虽然没有参与过,但也乐在其中啊!(虽然整蛊没成,却从“前夕”中体验到别样的乐趣,作者的笔端下“一波三折”把“整蛊前夕”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情趣盎然。)

“上课。”(、)“起立。”,被蒙在鼓里的老师像往常一样上起了课。(,)而我们(却)还在为刚才的紧张气氛增添几分忧伤。(童真的心情总是令人回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