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唐韵万古芳 -读唐诗有感

文章 2019-07-19 08:41:34 1个回答   ()人看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春晓》一诗里的句子,虽然已经学过去多年了,但是每当想起它,仍然觉得意趣横生,百读不厌。我喜欢唐诗,痴迷于它平仄韵律里丰富精彩的内容、荡气回肠的情感和优美典雅的意境,也就带着这种酷爱常常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用唱歌的调子在几千年前的明月松间、浣花溪畔、黄鹤楼上、一叶舟中、千尺瀑下沉醉陶然,流连忘返。唐诗是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让我懂得很多道理,学到很多知识,受到美妙的熏陶,读唐诗在我是一种乐趣,它早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天读一首唐诗成了我睡前的习惯,常常在梦里依稀着亦真亦幻的风景,醒来尚回响着峨冠博带的吟哦,伴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或喜或悲,有几次竟在半夜或哭或笑,惊诧了家人。

妈妈在担心我用脑过度的同时,却也时时夸起老师来,说还是老师教学有法,知道怎样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妈妈这样说,当然是不错的,要不是老师的激励和指导,我怎么能有“诗迷”这个引以为荣的称号呢?呵呵,有“诗圣”、“诗仙”、“诗佛”、“诗鬼”,还有我这个“诗迷”啊!

二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学习唐诗的意义和价值,并精编了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唐诗80首》下发给大家,叮嘱我们用好这份材料,便可以此为舟漫游于唐诗的汪洋瀚海。我把这本书看作宝贝似的,都过了两年多了,还一直放在书橱里显眼的位置。现在每次读到里面的诗歌,都宛如遇到久别重逢的故人,是那么得亲切和高兴!其中,我最喜欢、最熟悉的一首就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诉说的是远在它乡的游子李白借月抒怀,思乡恋亲,想念故土,以至于产生错觉把皎洁的月光当做了秋露凝霜。其情一何挚!其心一何炽!也就是这心血凝结、智慧铸就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中华文明的万里长河!而我们哪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又能离得开这文化乳汁的哺育和滋养?!

西汉刘向有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那么我说“诗若丹也,善品之可以成仙。”虽然仿得滑稽,却也道出了我对唐诗的情有独钟,表达了我对学诗之益的一点见解,写出了我与唐诗的不解之缘!

且不必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陆游这颗深深爱国心,不必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的李绅这腔拳拳悯农情,也不必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的杜甫这番切切疾呼声,单单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里的孟郊这片“浩浩慈母恩”就让人潸然泪下,不能自已……

《读唐诗》一歌里唱道:“唐诗唐诗传家宝,一代一代传到我,文明古国绚丽的花,世界文坛灿烂的星座。”是的,唐诗是宝,中国是文明的古国。那么,大家还不赶快参与到“传承文明,扬我中华”的寻宝行动中来吗?不然,你拿什么来向我们伟大祖国的六十华诞献礼啊?!

[千年唐韵万古芳 ——读唐诗有感]相关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