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创业亏6万再次创业住新房买小车关于杨继祥励志创业故事

文章 2019-07-19 10:47:05 1个回答   ()人看过

由于家境贫寒,他小学三年级还未读完就辍学务农;年少轻狂,他曾冲动地经营养殖业,结果负债累累;靠着勤劳踏实,他又一步步站起来,发家致富。眉山市洪雅县余坪镇桐梓村村民杨继祥以他的顽强和踏实,上演了一出从“烂杆”到老板的变形记。

家贫辍学

农家小子梦想致富

1971年,杨继祥出生在桐梓村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当时连1。5元钱的学费都交不起,杨继祥只好辍学回家,帮助父母种地砍柴。

虽然杨继祥很勤快也很能吃苦,但单靠种田,生活却没有太大改观。结婚生子后,杨继祥更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不能让儿子跟我一样,小学没毕业就不读书了。”为了给儿子创造优越的成长环境,杨继祥挖空心思琢磨着赚钱的门路。

1994年,杨继祥在一次赶集时,无意间听说搞养殖业挺赚钱。这个消息让他惊喜万分:自己平常就在家养猪养鸭,养殖业正适合自己。

说干就干,杨继祥租了三亩地,向亲戚借了钱,修建棚舍,购买种苗,风风火火地将养鸭场办了起来。他兴奋不已,觉得致富梦就快实现了。

经营不善

养鸭5年赔了6万元

刚开始,杨继祥用平常饲养家禽的方法来经营养鸭场,结果第一批鸭赔了本。这下他明白过来,原来搞养殖,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杨继祥开始学习借鉴别人的养殖经验,从养殖温度、养殖周期等入手,并严格计算成本。功夫不负有心人,杨继祥的第二批鸭子赚钱了,这让他无比高兴,乘胜追击,扩大了养殖规模。

可是没有成熟养殖经验的杨继祥,注定不能在养鸭的道路上一帆风顺。眼看就要出栏的几百只鸭子,一夜之间全死光。在他经营养鸭场的5年间,养殖问题不断,通常是解决好了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又冒出来了,用杨继祥自己的话说,就是“简直没‘周正’过”!

面对失败,,杨继祥没有退缩,但他的顽强不但没能让他重新站起来,反而越陷越深,钱亏得越来越多,直到没有人愿意再赊账给他,他才罢手。养鸭5年,他赔了6万元。

勤劳踏实

种苗培育发家致富

“6万元的债务就像是一座山一样压在我身上,大家都认为我还不起,都觉得我是条‘烂杆’。”杨继祥说,债主上门讨债,父母担心,生活阴霾重重,似乎看不见一点希望。

杨继祥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被压力压垮,他早出晚归,靠着打零工一点点还钱。2000年,杨继祥撞上了他人生中最好的一次机遇:洪雅县规划建设十万亩竹业基地,而种苗培育就选在了桐梓村。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他加入到了种苗培育的行列中来,由于没有钱,当时的种子钱依然是赊账。

白天到工地干活,晚上管理苗木,杨继祥忙碌起来,有时晚上12点还在田里忙活。由于没有经验,苗木被淹死了一半,但当年他仍然赚了几千元。

有了经验,杨继祥第二年的苗木长势不错,赚了一万多元。尝到甜头,他扩大了培育规模,并骑着自行车跑市场。他用自行车载着苗木去了很多地方,每天行程百余公里,天没亮就出发,晚上八九点才回家。

杨继祥说,那几年虽然辛苦,但接触到了许多专业人士和经营大户。开朗的性格和诚实的品质,使杨继祥与这些人成了朋友和生意伙伴,在他们的点拨和支持下,杨继祥逐渐从单一培育竹苗发展到培育桢楠等珍贵苗木,并不断钻研技术,经营销售,一步一个脚印,3年时间,杨继祥还清了所有债务。

现在,杨继祥不仅住进了宽敞漂亮的楼房,开上了小车,生意也是顺风顺水。谈到下一步的目标,杨继祥表示,要联合当地的种植大户,共同把桐梓苗木基地的名号打响,带动更多老百姓共同致富。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