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网络经典散文

文章 2019-07-19 12:28:29 1个回答   ()人看过

母亲比我稍矮点。在她们那个年龄里,她算高的。

母亲从浙江嫁到上海来,或多或少总会被人有些看不起,再加上从小父亲就身体不好,一直是靠外婆的操劳和自己的顽强才拼过来的,所以养成了比较强悍的个性。而这种强悍,只停留在她对生活的要强上,在跟外人的争执中,她从来没有表现过这样的强悍。

母亲在我的印象中从没有在我面前展现过女性才有的温柔。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又常年在外打工,田里的农活自从母亲嫁过来之后一直是母亲一个人操劳的。她起早摸黑,为了一家人糊口过日子,连农忙时节最繁重的挑秧、挑稻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

那个时候年纪小,不懂得怜惜母亲。只知道玩,母亲没回来,我就成天野在外面,跟村里的孩子玩个痛快。等母亲回家,等着她的总是冷的灶,空的锅。没人疼她照顾她,她有时累极恨极我的屁股上就多极了竹鞭抽的印子。可以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我从来不觉得委屈,但是总是恨恨的,怎么别人的娘都那么疼小孩,就我的娘只知道打我。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母亲嫁过来之后,没有人好好地疼她,让她像个女人一样生活。

母亲是受尽了委屈。有一段时间,父亲没活了,在家好上了。那个时候家里比较贫寒,什么东西都没有,但是父亲总是把自己在上海打工赚得工钱输得精光。母亲于是常常怨恨父亲,有一次为这个跟父亲争执起来,家里没有一个人同情母亲。

我还小,那时不过5、6岁的样子,只知道母亲一气之下跑了出去,而爷爷却嫌母亲哭闹得厉害睡不着,“啪”地关上了大门。母亲于是在大门外面哀哀地哭。我在里面怎么也够不着开门。哭了半饷,母亲不见有人开她,一气之下跑到了河边。我好不容易搬来凳子,开了大门,追到河边,却见母亲一个人边哭边解开了缆绳,摇着小船回娘家去了。月光下,母亲边抹眼泪边摇船的样子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母亲现在说起,还掉眼泪说:那年,要是不想着你们姐妹俩,早就挑到河里了。我想,这也许也是母亲后来跟爷爷奶奶争执起来,每次都不肯让步的原因吧。

等我们渐渐长大,母亲才算舒了口气。家里因为种上了桃树,经济也有了改善。这个时候,父亲却病了。是乙型肝炎。住院几个月,把家里仅有的储蓄全花完了。母亲没有皱眉,也许已经习惯了贫穷。只是担心着父亲的病情。这个时候,她已经完全把父亲年轻时对她的不公平和冷漠忘掉了,她已经把父亲看成了她的一部分。每次我到师范读书,她总要先把父亲的东西理好,嘱咐我给父亲带去。她不认路,又不舍得路费,但是每次我走,她总要叮嘱我下个礼拜回家顺道去看父亲,把父亲的情况告诉她。每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她又不舍得吃,要我带到医院给父亲。这个时候,母亲额上的皱纹深了,头上的白发开始多了。母亲老了,也许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跟父亲一起老……

我毕业了,母亲开始巴望着我能找个好人家,让她扬眉吐气。可这个时候,我却喜欢上了一个外地的男孩子。不用说,固执的父亲和母亲死也不会同意。父亲是因为不愿意我到外地去,母亲是因为不想我受她受过的苦。那个时候的母亲,也许是别无其他方法跟我沟通,除了板着脸不跟我说话外,就是连看也不看我。我离家的温暖感受越来越遥远。我那个时候很想离开家,再也不回去。直到我的爱情发生了变故。

等到我成家了,母亲的生活才算真正的改变了。因为我的争气,亲戚朋友都跟我家近了。没办法,这个世界有些时候,每个人都是世俗和市侩的。母亲开始扬眉吐气,她说,自从女儿工作了,我才算是个真正的人了。父亲也轻松了,不再经常出去找活,空的时候,就帮我带宝贝,甚至经常住在我家里。母亲却并不怪父亲对她的冷落,经常一个人自耕自作。我常常猜想,母亲对父亲的感情,或者父亲对母亲的感情,究竟是一种割舍不断的亲情还是程序式的家庭关系?

那天,知道父亲患了绝症,我们哭得像个孩子,哭完之后赶到家里,却见母亲除了有些发呆之外,并不见任何悲戚。我想,也许母亲是吓呆了。母亲常常想着心事,却做错事,不是递错了东西,就是跑错了家门。我们都顾着父亲的病,没心思怪她,现在想来,这个时候也许母亲是很需要有人安慰她的。但是我们都没想到去安慰她,我们只顾着父亲的感受,顾着自己的感受。把母亲丢在了一边。父亲走了,母亲开始没日没夜地掉眼泪。好像父亲的走才开了她的泪闸。总是这样,早晨起床看着她红肿的眼睛,入夜如果开了她的房门也能看见她红了的眼。每次回老家出来,母亲的眼总是哭得肿得像核桃。也许母亲跟父亲的爱情就是这样的,我们这一辈是读不懂的。

现在母亲住在我家,个性好强的她常常跟我起争执,但是我不敢再跟她强,因为我怕她掉眼泪。父亲走了,母亲开始学会了一个人偷偷哭泣。

我常常想,我该给她一个怎样的晚年,才能弥补这么多年来她所受的生活的痛苦呢?

我知道我是不孝的,因为我从没有让母亲真正地快乐过……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