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文章 2019-07-19 13:21:45 1个回答   ()人看过

20xx年,我从河北滦师毕业,十五年来,一直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乡村的碧水蓝天滋润我的心灵,纯真的师生感情浸润我的生命,美丽的校园生活成就我的梦想。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从开始的懵懂无知、无所适从,到后来的跌跌撞撞、曲径探幽,再到现在一路欢笑、采撷幸福,我终于明白:教育教学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只要我们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一、推广阅读,收获心灵的富足。

我喜欢阅读。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尽管我们已是成年人,但是我相信成长应该是永无止歇的,而读书就是获得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中师毕业,深知才疏学浅,与人交谈,常觉头脑空虚,不敢启齿。我常常问自己:自己连高中都没有读过,没有精湛的专业水平,我怎么去教育学生?真的要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教几年级就是几年级的水平吗?我不!于是,我读专业书籍——《人民教育》《教师月刊》每期必看,《王崧舟讲语文》《朱永新教育小语》《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等是我的床头必备书籍,看到《中国教育报》的“读书周刊”,每次都会让我眼睛发亮。我手捧一本本小小的书,却觉得面前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跟随教育家的脚步探寻教育的真相,我可以和名师同行感受教育的幸福,我可以走入别人的人生,又可以以局外人的身份深入自己的心灵,这种感觉不读书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出的。

这样的美好我希望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我想带动着孩子们一起读书。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刚上师范时,同学们讨论《红楼梦》,我只能呆呆地在旁边听,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侃侃而谈的同学们,同时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自卑:因为我是农村的孩子,我没有机会看到那么多的书。如今我当了老师,我绝不会让我的学生将来有和当初的我一样的自卑!我告诉他们:我们可以身居井底,但是,我们不能心如井蛙。

于是,我想尽办法推广阅读活动。每学年两次给学生开列使他们感兴趣又有意义的书单,每个假期开展假期“好书伴我行”活动,“秀秀我的假期”读书小报征集,每学期进行一次全体同学参与的读书交流会,举行“我向同学推荐一本书”好书推介活动,评选班级读书之星,举办颁奖典礼等等。我给学生买书做奖品,而且每本书我都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并写个性化的赠言。开始,读书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但现在每次的读书活动都像过节一样。我希望送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书,更是一种爱读书的习惯,这样的好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我深信:爱读书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不会太差。苏联作家布罗茨基还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只是小小的人民教师,我们也许无法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但是当我们把好书当成种子,播种在学生心中,培养了一群爱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组建了自己的爱读书的家庭,又培养出了许多爱读书的孩子,这些种子就在未来长成了一片永远的葱茏的绿意,我们的民族就永远有希望的春天!教育是播种理想的事业。坚守理想、坚持行动,必将收获生命的奇迹!

二、理解孩子,收获精神的年轻。

每个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孩子们跟十年前的孩子们太不一样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为什么每天总会有那么多的事情要我们解决?为什么我们和他们沟通起来那么困难?零零后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我也曾抱怨过、生气过,但有一次当我为了上作文课翻出自己中学时的日记才发现,其实那时的自己也有许多问题,也会迷茫、也会叛逆,只不过比较内敛,没有像他们不害怕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倔强地守着自己的尊严罢了。是啊,走过青春年少,就不应该嘲笑年少,走过童年,就应该理解童年啊!我知道自己已不再年轻,和他们会有代沟。于是,我努力地向他们靠近,听他们爱听的歌,看他们爱看的书,了解他们喜欢的明星,建立班级QQ群,不放过任何和他们沟通的机会。我要求他们写周记并坚持和他们“笔谈”,有时要写很长的信,从不信任到完全敞开的交流,这中间的路,我用耐心、诚心陪他们走过。我常说:“老师是个平凡的人,没什么本事,但是有一件事我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不离不弃地陪伴。”

教育是一种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能量。教育能够唤醒心灵,唤醒良知和智慧,唤醒蕴藏的美好与神奇。那些青春正好的孩子恰似已经萌发的种子,他们长成一棵棵青绿的小树,每棵树都有它的姿态,每棵树都有它的成长规律,生而有不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同并理解这种不同,即使他们长歪,用温柔的手帮它去除杂枝,即使有疼痛,我们用善良的心陪伴他们。

见证他们的成长,我们会发现他们给予我们的远比我们给予的多,他们给我们了一个纯真的世界,他们让我们永远生活在年轻岁月里,他们让我们创造不老的神话。

三、磨砺自己,收获成长的幸福。

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积累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我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美好?当然要靠上好每一堂课。我敬畏我们的语言,害怕自己上不好课,糟蹋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我知道自己差得很远,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历炼。

除了读书,我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看网上的名师视频,窦桂梅、王崧舟、吴正宪的课百看不厌,把每个值得学习的地方都记下来;参加学校的听评课活动也是一件乐事,听课笔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很多,听别人的课也在反思自己;一有机会就去参加各种培训,在我眼里那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为全校教师讲示范课,反复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参加赛课活动,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挑战难关。

回首过去,我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成长。记得几年以前,我校在全县率先进行教学改革,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时候是“跟着感觉走”,每次讲完课后的评课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领导说“你这节课纯粹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同事说“这样做是哗众取宠!”本以为大胆改革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没有想到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换来的却是毫不留情地全盘否定!当我被众人批评时,我常常会抑制不住地浑身颤抖,几乎落泪,那种滋味多么难受!更难受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难道是我的路走错了吗?难道我真的无法驾驭课堂吗?我要放弃吗?但是夜深人静之时,我会告诉自己:别人可以否定你的课,却无法否定你的努力!不咬牙坚持永远看不到最后的风景!我在别人的批评中看到自己的青涩,永远不再对自己满足。每次上课从不敷衍,上完课进行反思;每次赛课,都要几易其稿,有时上台之前还在对自己的教材解读进行质疑。几年来,我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历练自己,在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优质课评比、素养大赛中获一等奖,两次获市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次获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大赛二等奖,被聘为县兼职教研员,被评为唐山市骨干教师。参加比赛对于我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获奖,更重要的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深入的教材解读、反复的磨课让我获得了专业的发展,磨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自信。这些无形的东西用眼睛看不到,却已经深入我的骨髓,成为我精神的一部分。我感谢成长路上那些曾经直率地对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们,正是他们,让我更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鞭策我在教学之路上永远不能止步,永远向前奔跑。

心中有种子,岁月是坚守,我们许多老师在一起就会创造一片森林,当教师体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与学校一起成长的快乐时,才会从琐屑的教学生活中发现教育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青山有待,岁月催人。十五年教育之路上风雨兼程地行走,我看到了最美最纯的风景。我坚信:每个生命、每堂课、每本书都是种子,我们的心灵就是沃土,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教育是水草丰美的心灵绿洲!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