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沧桑中走出的平静的经典散文

文章 2019-07-19 21:41:57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确定我就是那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而你是我的猎物,是我嘴里的羔羊,我抛却同伴独自流浪,就是不愿别人把你分享………”当我第一次听志民唱起这首沧桑、空旷、穿透人心灵的歌,看着他披着湿湿的长发陶醉于自我的那种神态和表情,以及那酷似刀郎富有磁性的声音,我早已沉醉其中。我相信,这是一个用心在歌唱,用生命在歌唱的人。我在想假如志民不做画家,他肯定是个歌者,一个浪迹天涯、打动上苍的歌者。

认识志民是在他的画廊。那时孩子想学特长,四处打听,飞天艺术画廊在县内的画廊中算是早期的、正规的。加之志民和他的爱人又是画家中的伉俪,不管是在业内还是在外界口碑俱佳,就报了他的班。时间久了,他自然成了女儿的老师,成了我的朋友。

志民的画,像极了他这个人。平实中蕴含着深邃,质朴中流露出唯美,带给人无尽的想像。欣赏其画:像是聆听一首韵味悠长的民间小调,也似俯身捡拾记忆中的片片忧伤,像穿越时空带你走进一个空灵的世界,又似一股汩汩流出的山泉沁入你的心田。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森林,浪迹于大漠戈壁,散步在诗画田园,跳跃于溪水山涧……

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兄弟五人出了三个画家,且均有建树,这在沂源乃至于省内外也不多见。天资聪颖的他受哥哥的影响,从小就迷恋上了画画。起初是拿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后来为了写生,经常一个人去离家不远的鲁山,画着画着一呆就是一天,有时夜里干脆蜷缩着身子就睡在石缝间,伴随他的只有山风风呼啸,野狼嚎叫,和清晨起来一身湿透的露水。

由于母亲去世得早,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困难可想而知。恰恰因此也磨炼了他的意志,拥有了一种独立生存的能力和一颗质朴善良的心。地里的活得干,家里的活也得干,里里外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本来就心灵手巧的他,加之天长日久地锻炼,更加的多才多艺。剪纸、绣花、木雕、陶艺、壁画,样样精通。说起善良,在我眼里就是他的本色。有一次,志民无意中读到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见他极力地想去掩饰夺眶而出的泪水。回头再回头恐怕被别人看见,但我还是感觉到那大颗大颗的眼泪在滴落。

飞天艺术画廊,像极了书画家举办艺术沙龙的地方。你来我往,谈古论今。有展览大家透个信一起投稿,获个奖大家一凑喝个酒,活跃而又和谐的一个群体。志民以其中庸和宽厚的性格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好兄弟,仿佛他就是一个圆心。这些年,他很注重和其他画家的交流与学习,默默无闻地走在追求艺术的路上。从朋友那里得知他多次荣获全国展览的奖项,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我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尽管这条路艰辛而又漫长。

“从沧桑中走出的平静”,这仅仅是我读懂了他内心世界的一点而已。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