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分析论文

文章 2019-07-19 23:27:32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者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情况,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认知情况

前言

相较于其他传统院校,高职院校以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教育为主。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明和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等问题,背离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学习,也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方法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从传统文化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业能力内涵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传统文化和礼仪

针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学习是否对职业素养养成有帮助”的问卷调查中,76.39%的学生认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对其职业素养养成具有帮助;15.9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并无太大关联;7.51%对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关系持不了解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正向影响的认可度比较高。针对“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进行职场礼仪训练”的问卷调查中,90.96%的学生赞同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5.67%的学生反对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开展职场礼仪培训活动[1]。

(二)职业能力内涵

在“职业能力内涵”调查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如图1)。

(三)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的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吃苦耐劳和实干精神等层面[2]。

二、学生们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结果解析

(一)专业认可度不高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本专业了解程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职业教育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普遍缺乏激情。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教学,不断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专业前景信心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专业前景不乐观。学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未来就业问题持质疑的态度。特别是教育类、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尤为明显,工科类和医学类专业对专业前景则比较乐观。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对其就业心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对专业前景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质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明确认识,进而制定相关职业规划,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信心[3]。

(三)学生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发现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内容。其对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在认知广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管理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综合学生对自身优势和缺点的认知,不难发现,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这两项内容属于必备职业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职场礼仪和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其培养职业素质,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教师在职业素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能够结合职场情况进行授课的教师仅占少数。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职业素养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导致教师日常教学普遍偏重书本理论,不注重将实际企业文化和背景纳入课堂教学中。医学类专业在实训课程方面做的相对较好,其注重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

三、对学生们职业素养养成的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生源决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相关阅读活动和文化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文化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为人处世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观。同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定期开展文化特色浓郁的课外活动或者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不断规范其职业习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4]。

(二)重视实践课程与职场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学校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特点,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职业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加强实践课程与职场的对接。教师在实训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职业规范,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其以后适应职场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实训教师专业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决定了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很熟悉,却对职场环境比较陌生,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般是通过书本理论知识获得的,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学历背景和教学要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让教师通过企业进行挂职训练,并注重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参与到职场环境中,以提升其职业素养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培养他们的职业习惯。

(四)开设《职业素养》课程

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诉求,开设独立的《职业素养》课程。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其付诸实践。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完善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点,从职业思维、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着手,编订《职业素养》教材,在实训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素养具有全方位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5]。

四、结束语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部门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将教学活动与职场进行对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钢,李梅.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4(11):95-106.

[2]何春霞,陈秀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差距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15(4):93-96.

[3]朱春花,任晓龙.“双高”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路径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22):32-34.

[4]戚洪娜.立德树人: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25-128.

[5]余妹兰,罗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思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89-192.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