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文人腕下不落俗》

文章 2019-07-20 00:48:41 1个回答   ()人看过

臂搁是中国文人特有的文房用具,古人也称搁臂或腕枕,为文人墨客防手腕沾墨或防汗沾纸张用,是文人文房不可或缺的实用品和一种雅玩。

笔者收藏两方冻石,作者把冻石雕琢成造型、大小相若的一对臂搁,臂搁为长方形,每只长宽均为7.7厘米×4.9厘米,面带弧形,两头圆,底面上卷,微凹,横放如手卷。有趣的是一物两用,既是臂搁,也可作镇纸,两方不起眼的冻石顿生无穷的魅力和文化意趣。

石刻作者为篆刻家,亦精绘画。冻石素坯的上、下侧划单弦线纹两道,石面刻绘山水。古人讲究刀笔一体,用刀如运笔,其上刻画山水、人物……刻后再填淡墨,从而形成一如素描写生的生动画面。

第一方冻石上的图案为一山耸立江边,江岸高树入云、绿荫下为一渡口,渡口横一小舟,野渡无客,舟子在船头似已入睡,颇有韦应物笔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在第二方冻石上,远近两山遥遥相望,两山间横一大江,近处山势骤缩,江面陡然开阔,远山隐隐、水光粼粼,岸边伸出几株大树,一浅滩隐约在树荫下,滩上独坐一人,观赏黄昏秋景,令人顿生“幽人恋住秋光好,日暮依然未肯回”幽情。两臂搁背面中央镌“祥和”两红印,第二方边旁并刻款“咸丰甲寅游桂林归来所制”、“并记”。傍署款“叔盖”。

叔盖为钱松(1807年至1960年)字,西泠八家之一,初名松如,字叔盖、友梅,号耐青,又有铁庐、西郭外史、秦大夫、耐青、云居山人等别号,室名未虚堂。浙江杭州人,工书画篆刻,画近江贯道,隶书、行书莫不功力深厚。咸丰甲寅为1854年(咸丰四年),时年48岁,书画有浓郁的金石味。一副臂搁,不但蕴含文人情趣,亦足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