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联怎么写

文章 2019-07-20 01:19:39 1个回答   ()人看过

“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春联”。

春节对联篇一:

上联: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下联:三江四海五谷丰登

上联:福鹿吉羊三元开泰 下联:尧天舜日万象更新

上联:时雨春风五羊献穗 下联:尧天舜日百凤朝阳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上联:万象更新山青水秀 下联:五羊献瑞日丽春华

上联:过佳节方知红日暖 下联:度阳春倍觉党恩深

上联:立志当怀虎胆驰骋 下联:求知莫畏羊肠扶摇

上联:花香鸟语人勤春早下联:风和景明民乐年丰

上联:北斗光明春台起凤 下联:南溟壮阔羊角搏鹏

上联:科学春天百花齐放下联:人间美景四化宏图

上联:壮志凌云红心向党 下联:春风送暖瑞气盈门

上联:一派生机阳春映日 下联:满天焕彩浩气腾云

上联:绿草如茵羊盈瑞气 下联:红桃似火猴沐春风

上联:奉养父母年年康健下联:教育子女天天向上

上联:春暖风和花香鸟语下联:民富国强人寿年丰

上联:锦绣前程千帆竞渡 下联:长征路上万马奔腾

上联: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下联:五湖四海一体同春

上联:送马年春花融白雪 下联:迎羊岁喜鹊闹红梅

上联:碧草白羊三春图画 下联:金戈铁马万里征途

上联: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下联: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春节对联篇二: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拓展阅读:对联的特点与格式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一)形式对称

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二)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

(三)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使其达到比赋、骈文更精练,比诗、词、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四)节奏鲜明

关于对联的节奏,将在有关章节里详细论述,这里仅就节奏与结构及平仄的一些相互关系加以说明。

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