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话剧剧本

文章 2019-07-20 02:33:17 1个回答   ()人看过

渔夫(?―?)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

宋玉(公元前298―公元前222)

荀子(儒家)(约公元前313-前238)

墨家巨子(墨家)

庄子(道家)(前369-前286)

慎到(法家)(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

陈轸(纵横家)(前?―前309年)

白起(兵家)(?―前257年)

公孙龙(名家)(前320年-前250年)

邹衍(阴阳家)(前324年-前250年)

旁白

第一幕 渔夫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郢都沦陷。同年,秦灭楚,屈原悲愤绝望,准备于汨罗江自沉。

(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缓缓走上台来。身后宋玉神色紧张,紧紧跟随)

渔夫:行人可是楚国三闾大夫?

屈原(目光呆滞):正是。

渔夫:哦?既为官宦,何故至于此乎?

屈原(做悲痛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啊,是以见放。

渔夫:吾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f(chuó)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夫(面露惋惜,扬长而去):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啊!

屈原(若有所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哼!荒谬!(甩袖而去)

(缓缓走下台)

第二幕 求计

宋玉:老父留步!

渔夫(站定,却不转身):可是为屈子而来?

宋玉(惊讶):先生神机,吾乃宋玉,欲救于夫子,还请先生指点一二。

渔夫:我仅一渔夫,若屈子有心,吾恐无力,先生请回。

宋玉(疾行至渔夫前,行大礼):玉十岁始学于夫子,于今已有十三载。师恩重于泰山,今楚国亡国,夫子遭放轻贱性命,玉虽欲助夫子于蒙浊,奈何知穷力薄,实在是……

渔夫(慨叹):屈子平生耿直,不解吾意。有徒如此,乃屈子之幸。老夫且助你一臂之力,屈子何去,还需看诸子施为了。

第三幕 激辩

屈原于江边行走,浑浑噩噩,身外无物。此时,江上一时竟弥漫起一阵大雾,远方雾中,几个身影聚集一处。少顷,几人似是望见屈原,向屈原缓缓走来,而屈原却毫无觉察。

(屈原走走停停,时而低头深思,时而昂首蹙眉)

荀子(微笑状):吾乃荀况,阁下可是楚国屈原?

屈原(疑惑):正是在下,荀卿集诸子大成,平久闻大名。

荀子(微笑):屈子谬赞,吾等可是在此恭候多时了。

陈轸(上前一步,行礼作揖):屈子可还认得在下?

屈原(思考一下,作揖):可是昔日一起辅佐先王的陈轸?

陈轸(一手于前,一手背后):说来可惜,轸终究未能挽救楚国。如今郢都已破,襄王东迁,楚国已再无吾等容身之所。屈子乃当世英才,不如与轸一起赴齐如何?

屈原(轻蔑):昔日宣王在时,稷下宾客摩肩接踵,齐国强盛一时,代替魏国称霸中原,但自闵王即位却与诸侯交恶,如今的齐国早已不是当年田辟疆的那个齐国了,先生还是另做打算吧。

陈轸(微笑):那屈子以为韩赵魏诸国又如何?

屈原(依旧轻蔑):列国合纵多年,韩赵魏联军可曾胜过一次?

陈轸(皱眉):这……(讪笑)呵,如此说来,倒只有去秦国了,如今秦国最强。

屈原(怒骂):陈君此言可是教我认贼作父?!

陈轸(毫不示弱):审时度势,有所作为,方能成就功业。且君尝为楚王猜忌,又遭两次流放,可有如此父子乎?

屈原(大义凛然):屈氏乃楚国公族,虽沦亡贱贫,亦是楚人。平既为人臣,当遵君命;君要臣死,死不旋踵。

陈轸(行礼):哈哈,如此一说,轸倒是做了小人了。(叹气)吾且去矣,屈子自便。

荀子(叹气):唉,礼法皆乱,纲常不存。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此等朝秦暮楚之人,皆由此而出啊!

公孙龙(上前作揖):屈子以为列国合纵多年,却不敌强秦,是为何故?

荀子:此乃名家公孙龙先生。

屈子(望着公孙龙点头):秦献公死后,秦渠梁退守关内,广求贤才,觅得法家名士卫鞅相助,卫鞅此人……

公孙龙(在“卫鞅”处抢话):只有秦国在招贤吗?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天下大乱,想于这乱世之中求得霸业,齐楚燕韩赵魏秦哪一国不是求贤若渴?区区一纸招贤令恐怕是不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吧?况且卫鞅已死,六国诸侯还不是败于秦国?

屈原(淡然):卫鞅虽死,其法犹在。秦法虽过于严苛,然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确是不争事实。

公孙龙(皱眉):原本七国之势,当属秦国最弱,韩国次之。申不害在韩国变法,雷厉风行比之卫鞅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秦国强大了,却不见韩国也强起来呢?

屈原(面露惋惜):申不害锋芒太露,韩昭侯虽全力支持申不害,却根本驾驭不了那些韩国元老,申不害杀鸡儆猴却也是引火烧身啊!

公孙龙(咬牙):魏国军法严苛,魏将庞涓更是出了名的神将,虽然庞涓死于孙膑之手,然军纪犹在,魏国军队如何就敌不过秦国军队?

屈原:秦人本就民风彪悍,好勇斗狠,而秦法鼓励战功,再者秦军常年与西戎作战,经验丰富,秦军铁骑更是六国所没有的王牌劲旅,如此一只铁军,怎么能赢?

公孙龙(冷笑):哼,楚人被称为南蛮,如何却是剽悍不过秦人吗?

屈原(背身,讥讽):我楚地开化较晚,落后于齐燕赵魏韩不假,却何时成了公孙先生口中的南蛮?名家辩不过,便是要侮辱人吗?如此,名家倒也是徒有虚名罢了!

屈原(冷笑):公孙龙先生难道就只会这种混淆视听的把戏?

公孙龙:你,你……(指着屈原,甩袖跑开)

庄子(击掌一下):好一个屈原,倒是叫庄周也听得入迷了。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屈子大才啊!

屈原(惊讶):阁下就是道家庄周?!

庄子(微笑):正是,不知屈子此去何处?

屈原:汨罗江。

庄子(微笑):为何而去?

屈原(坚定):以身正名,以死明志。

庄子(微笑):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

屈原:隋珠重而鸟雀轻,以小换大,是以笑之。

庄子(凝重):人言轻薄,屈子命重啊!

屈原(转身昂首)(想到昔日忠而被谤,如今楚国已亡,不禁潸然泪下):先生所言甚是!然,屈原决定追随故国,虽九死其犹未悔!

庄子(叹气,拂袖而去):唉,哀莫大于心死,哀莫大于心死啊!

白起:哼!亡国之臣,我看他早已无药可救,他要自沉,随他去便是,何必在此多费口舌。我新封武安君,帐下军士还未安抚呢!

(屈原眼中突然绽出怒火,口中喃喃:武安君?武安君?)

墨家巨子(蹙眉):暴秦当灭,暴政必诛!白将军还是当心些!

白起:哦?可是墨家政侠?!哼!区区墨家怎敌我大秦铁骑,待我扫灭六国,便踏平墨家!

屈原(忽然打断白起):武安君?!(怒指白起)可是亡我大楚的秦将白起!

白起:哈哈哈~正是在下,如今郢都已陷,夷陵已焚,楚王东逃,尔等南蛮早已溃不成军,不如屈子游说楚王别再守着那些残兵弱将负隅顽抗,早早归降我大秦如何?

屈原:简直一派胡言!平,生为楚人,死为楚鬼,怎能做此忤逆之事!想不到,将军竟焚了夷陵!如此草菅人命!

白起:人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芸芸众生也只不过是一块块城砖,拿来为帝国筑成,当感荣幸!亡国之臣,焉敢在此大放厥词!(白起说罢,一抖披风,扬长而去)楚国亡矣,亡于我白起之手,哈哈哈哈~

(屈原紧紧握拳,却终是长叹一声)

屈原(悲痛):唉~想我大楚800余年,竟亡于我等之手!先王啊先王!恨不用屈平啊!

荀子(惋惜):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吾早年游学于秦,商君变法强秦,国富力强,秦治至也。而楚都沦陷之时,吾亦在楚。怀王(拖长)性贪婪,听信奸佞,乃人之本恶也。人,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楚之亡国,虽非天命,却早有形迹可寻。

邹衍(缓缓行来):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 虞土,夏木,商金,周火,更替不止。大楚起于蛮夷,自立而后封。旗有五色而服饰皆杂,后来自称“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而旗色衣饰偕为土色,是为土德。魏从晋出,乃周氏正统,是为火德。韩亦出于晋,然自推木德。赵出于晋,木助火势,却是火木德。齐国“金炼于火,王器恒久”自推火金德。燕临北海,天赋水德。唯有秦国,举国尚黑。

屈原(作揖):可是阴阳家的某位人物?

邹衍(作揖):在下邹衍。

屈原(笑问):方才听先生所言,虞土,夏木,商金,周火,更替不止;那想必最后一统天下的该是天赋水德的燕国了?

邹衍:额,这……理论上是这样!

屈原:韩赵魏乃三家做大瓜分晋国,齐国是田齐替代了姜齐,我楚国是自立为王然后册封,秦国乃平王东迁洛阳时册封。燕国却是周王一脉,也是姬姓,以姬姓取代姬姓,先生怕是推演太多,糊涂了吧?!况且现在水德势弱,最强的反而是那个没有什么德行,举国尚黑的秦国!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