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间故事

文章 2019-07-20 04:42:16 1个回答   ()人看过

关于福建流传民间故事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故事篇一:

早年,晋江侨乡陈埭、池店一带,有个卖货郎,名叫李四。他长年挑着货郎担,晃着摇鼓,走乡串户地做买卖。李四为人刻薄,爱占小便宜。他欺一些侨属妇女不识字,不会算账,便在买卖时打歪主意:不是多算钱,就是短尺寸。时间一久,左邻右舍的村妇都知道李四是个“小人”。

许厝村有个侨属叫琴嫂,是远近闻名的巧媳妇。她早就想要治一治李四了,可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她终于和村里的几个姐妹商量好教训李四的良策。

这天,“哐啷哐啷”一阵清脆的货郎鼓声由远而近地传来了。妇女们纷纷走出家门,向货郎担聚拢过来。琴嫂说:“阿四伯有花仔布吗?”

“有,有,是刚进来的货,色泽鲜艳,布质柔韧。”李四绘声绘色地说。

“多少钱一尺?”

“八个铜板一尺。”

“给我剪六尺。”琴嫂说。

“我也剪六尺。”

“我也剪六尺。”

“好的,好的,一个一个慢慢来。”李四看着生意这么好,心里很是高兴。于是,就摊开布,“吱咯吱咯”地剪了起来。不一会,就把布剪好包好了。

五个村妇每人手里都准备好四十个铜板。

琴嫂说:“阿四伯,这是我的布钱,六八四十九,你数一数。”

李四一听,心里暗自高兴,庆幸又沾了一个铜板的便宜,连忙说:“嘿,不用数了,都是熟人。”

另一个妇女也递过钱来说:“这里也是四十九个铜板,你数一数。”

“别数了,我都相信。”李四一边说,一边接过钱,“哗啦”一声往钱袋里倒。

不一会,李四扎牢钱袋,收拾好担子正准备要走,突然,琴嫂惊呼起来:“错啦!错啦!我说阿四伯,我们都搞胡涂了,六八四十八,怎么会是四十九呢?”

“这……这……既然你们多给了我一个铜板,我就退还给你们。”李四心痛地逐个退还一个铜板。

当天,李四回家一算账,才发觉少了四十五个铜板。他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民间故事篇二:

猫仔粥是客人来现煮现吃的,特点是快速利落,味鲜可口。当食客在桌边坐定时,摊主连忙在小锅里放上清肉汤,再放进预先蒸熟的白米饭,配上鱼片、肉片、肝脏、虾仁、牡蛎、香菇丝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汤滚过,再调上胡椒粉、香菜、蒜油,不到五分钟,就煮成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猫仔粥”。为什么叫做“猫仔粥”呢?

据说清朝年间,诏安城内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严谨,三对儿子、媳妇以及孙儿、孙女十几口,都谨遵家教,不敢逾矩,俨然有世家风范。长孙成婚后,新媳妇过门三日即下厨房,亲自动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却只能在厨下吃家人用餐后的残羹剩饭。

长孙不忍心长期让爱妻受委曲,三餐尽吃那残羹剩饭,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买了几只猫仔来饲养。每天饭后总借口“猫仔粥”,到厨下用鱼、虾、肉等菜肴,快速地为新婚媳妇做好新鲜可口的饭食。

有一回,长孙刚把新鲜可口的稀饭做好,放在桌上,老太夫人就走进厨房检查来了,一脸诧异地问孙子在厨房忙什么。长孙机灵地回答道:“做猫仔粥,把剩饭剩菜掺在一起给猫吃。”因为家中确有养几只猫,老太夫人也就信以为真了。由于做“猫仔粥”要抢时间,用滚汤涮鲜料和饭,加上好配料,香甜适口,新媳妇喜欢吃,小夫妻情意更深,恩爱无比。

时间过得很快,三十年媳妇也熬成婆婆了。老人都谢世后,孙媳妇也当家做主,膝下儿孙成群了。当夫人做五十大寿时,做丈夫的问爱妻想吃什么,她回想起当年情景,沉思良久才说:“很久都没吃‘猫仔粥’了,还是‘猫仔粥’好吃。”做丈夫的欢天喜地说:“这容易,现在不用偷偷煮了,我就去厨下办来。”“猫仔粥”中注满了少年夫妻的情爱,自然鲜美可口,回味无穷。左右邻居听说“猫仔粥”好吃,都来打听怎么做法。就这样“猫仔粥”传出去了。

从此,闽南民间美食就传下了这种用各种鲜料快速煮粥的“猫仔粥”。这种闽南老少都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

民间故事篇三:

泉州洛江区马甲镇有一座高山。山远远看去就像两个妇人的头髻,人们把它叫做双髻山。传说古早时如果遇到干旱,到双髻山乞雨就会下雨,让五谷丰收,因此双髻山又称丰山。山上有一个山洞,叫丰山洞,洞内奉侍何氏九仙公。所以人们更常把这座山叫做仙公山。

传说在汉武帝年间,江西九江有一户姓何的人家。何先生是淮南王刘安的部下。何先生有九个儿子四个女儿。这九个儿子胸怀天下,但是生于乱世,就一心学道修炼,济世救人。这九个兄弟知道自己的父亲参与了淮南王的叛乱,劝阻无用,就做阵来到福建隐居。他们先是住在福州于山,后来走到莆田。九个兄弟在靠近惠安的所在砍枫树搭亭子居住,采药炼丹,这个地方后来叫做枫亭。

何氏九个兄弟四处采草药炼丹救人,最后在仙游九鲤湖骑鲤鱼飞天成仙。百姓感激他们的恩德,就建成一座九鲤湖寺,塑造何氏九仙的神象来供奉。后来何氏九仙在丰山降灵,丰山也就奉侍何氏九仙了。

关于先公山还有另外一种传说。有一个县官,生了九个儿子都破相,不是歪嘴斜目,就是跛脚瘸手。县官觉得这九个儿子很丢脸。但是九个破相的孩子心地很好,十分关心百姓的辛苦,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有一回,县官做六十大寿,四五路的亲戚朋友、官场同僚、乡里老大都来贺寿。县官大摆筵席招待客人,可是心里总是怕九个破相的儿子让他没面子。县官就把九个儿子关在柴房,不让他们出来见客。

九个兄弟的舅舅也来拜夀,看不到他的九个外甥出来叫阿舅,就问县官。县官只顾招呼客人,没有闲工夫答话。舅舅就亲自去找九个外甥。找到柴房,听见里面有人在哭,舅舅就推门进去。九兄弟见门一开就往外跑。他们见舅舅追过来,以为是有人又要把他们关进柴房,就拼命跑。一直跑到湖边,一个一个跳进去。舅舅大惊,赶快叫人来捞。突然间,湖水象煮沸的开水不停地滚动。九尾鲤鱼冲出湖面,载着九个兄弟向天顶飞去。从此,人们把这个湖叫做九鲤湖,九个兄弟就叫做九仙公。

传说讲,九仙公来到丰山,看到丰山山势好,风景秀丽,就在丰山显灵。人们就在山顶建寺供奉九仙公。是舅舅在误会中帮助九兄弟成仙的,所以寺内也供奉一位仙舅公。闽南俗语说,天顶天公,地下母舅公。舅舅的地位是很大的。真是古话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就会出名。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的丰山,有了九仙公,香客、游客来山顶的一年比一年多,仙公山一年比一年出名。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