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出埃及记读后感

文章 2019-07-20 06:46:41 1个回答   ()人看过

出埃及记讲到神如何带领以色列民从埃及地到应许之地的,完整地呈现了神的救赎大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圣经出埃及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圣经出埃及记读后感一

有一种力量,能凝聚民族的力量,让族人的血液沸腾;有一种信仰,能颠覆暴政的信仰,让失意者找回自己的梦想;有一种毅力,能回到家乡的毅力,让坚强者夺回家乡的斑斓彩云……

这是什么?犹太人告诉了我们答案——对自由的呼唤。以色列人在《圣经》中有很高的地位:摩西在《圣经·出埃及记》中,接受上帝的托梦,带领无家可归的犹太人一步一步脱离险境,来到了美丽富庶的巴勒斯坦土地之上……这也许只是神话传说,但以色列-犹太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与财富。但是这却引起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嫉恨,所以犹太人的社会形象一直不是很好,却和其他民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有一天,西班牙-英格兰殖民者闯入了巴勒斯坦的土地,将犹太人全部赶出了巴勒斯坦这片净土。但聪明的犹太人很快在西欧找到了落脚点,又活跃起来。可是,拿破仑说的好——“一个没有国家庇护的民族是脆弱的。”所以众所周知,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成了希特勒独裁的牺牲品。

在战争中,犹太人受得了惨痛的教训。也开始醒悟到犹太人需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与邻近国家阿拉伯结怨太深,加之巴勒斯坦地区控制者——英国为了其中东之利益,也和阿拉伯建立外交关系,犹太复国运动的实行困难重重。《出埃及记》作者里昂·尤里斯站在一个新高度,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希伯来·犹太人历经千辛万苦建立以色列国的过程。这部书借用了《圣经·旧约》中的许多典故,使得《出埃及记》和出自《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同名同义,让小说主题更加深化,让人回味无穷

小说主要写了主人公阿里·本·迦南为了希伯来·犹太复国运动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与女主人公,美国人基蒂·弗利孟德一心只想收养犹太姑娘安娜的作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时势等方面生动地描写出了以色列建国一路的艰辛与泪水。

一个民族两千年梦想的追求啊!六十年的努力,两千年的血汗,这些都多么让人黯然失色!《出埃及记》歌颂了犹太人为国家不懈地努力,也公正地批判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些错误。这部书让人感动:感动两千年的坚持;同时也给予人启迪——自强的民族,需要每一个族人的努力:挺起胸膛,追求自由;才能强盛不衰。

圣经出埃及记读后感二

关于以色列建国的历史之前通过以色列历史,宗教历史,以及犹太文化历史有过一定了解,读后感之《出埃及记》。所以也并不陌生。在特拉维夫的大屠杀纪念馆也去过2次。但真正让我感动的是看到这本小说。

它从一个小说以讲说历史故事的角度给了我新的认识。这不是编年史的冷酷罗列也不是文化史的理论。而是通过小说人物的成长,通过他们的人生历程让我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这是一种更有鲜活,更有感情色彩,也更有冲击力的认识。当我看到巴拉克兄弟为了理想在冬天翻阅高加索山脉,用了3年半的时间从俄罗斯走到以色列的时候,我深深的为犹太民族的精神所震撼,读后感《读后感之《出埃及记》》。

只为了活出上帝的模样,只为了按上帝的话语回到上帝应许之地,他们付出了2000年流浪,世世代代被人歧视甚至屠杀的代价。字里行间那种对犹太文化的坚定,对上帝的忠诚,以及基布兹开创的艰辛等等,是历史书中感受不到的。600页书此时在手,已经种物理上的沉重变成精神上的敬重。

当然小说对阿拉伯人的观点有些地方是无法苟同的,但考虑到他们生存的背景也是可以理解。这一点点瑕疵只能让这个小说更有人情味的伟大。这是一条要走两千年的回家之路在路边长满怀疑与迫害的荆棘赤足踏过只留下身后一片红色的海洋充满每一滴里都透露对上帝敬重的血为了只是回到梦想之地去感恩上帝应许的每个沙粒因为知道在被所有人抛弃的时刻才能彰显您那独一无二的宠爱与历练因为知道只有在十字架上最后一瞬才能看清您为我们选好的荣光之路的方向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